返回第三十七章 鞑子骑兵(二)(第1/3页)  再造大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贤一边想着当年军校学习军事历史的时候,就专门研究过蒙古骑兵作战,加上近日王复的现场讲解,让张贤对于蒙古鞑子骑兵的了解,更加具有立体感起来,心中已经开始规划将来和鞑子骑兵作战的战略方针,张贤看着一脸严肃的王复,说道:

    “王教头,你说的很好,这些东西,都是血与火的教训才得到的经验,你说了很多鞑子骑兵的优势,本官现在就想知道,依你之见,我大宋军队想要彻底击败鞑子军队,该如何破敌?”

    王复见张贤问自己的时候,一脸云淡风轻的样子,不慌不忙的端着酸梅汤喝了起来,王复知道,眼前的少主绝非庸碌之人,既然如此淡定,必定是有自己的想法,王复便说道:

    “若是老夫猜测不错,大人应该是在构思破敌之策吧?就算不是破敌之策,最起码也应该是有了和鞑子周旋的法子!老夫朝堂之上,也是见过那些高官重臣,哪一个不是听说鞑子骑兵如此厉害之后,不是力主避战,就是力主逃跑,甚至割地求和,偏安一隅的。也有些忠烈之臣,但是提出的御敌之策实在是叫人哭笑不得,甚至军令一日三变的,下面的将领被搞的无所适从,难得遇到一个像大人这样,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惊的官员,这只能说大人是成竹在胸了!”

    张贤放下酸梅汤,其实张贤很清楚,南宋末年是英雄与佞臣并存的年代,既有贾似道、留梦炎等遗臭万年的汉奸,更有江万里和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等宋末三杰的忠烈之士,现在朝政基本上由贾似道把持,贾似道之后由留梦炎把持,至于后来的宋末三杰,真正左右朝政的时间很短,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这些忠烈之臣也犯了很多错误,尤其是张世杰的错误决策,可以说是一手加速了南宋的灭亡,在张贤内心深处,这些忠烈之臣,可以做具体事情,但是绝对不能做一方统帅,因为忠臣不等于能臣。说白了,现在的大宋,缺乏的是张良、诸葛亮似的庙算之臣,张贤坦然说道:

    “王教头先喝一口酸梅汤,这冰镇酸梅汤的确非常消暑解渴啊。你太抬举本官了,本官不是朝堂高官,掌握不了朝廷战和大计,故而没有那么多责任担当。要说破敌之策,本官不敢妄言一定就行,只有和鞑子实践作战才能出是否可行。本官只是暂时有些破敌想法,可能还不成熟,需要向王教头多多讨教,然后慢慢改进!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朝廷军队战力不堪,即便朝廷有佞臣,也绝非三年五载就能造成今日局面的。同样的道理,要彻底击败鞑子军队,也需要我们数年、甚至数十年时间,积小胜为大胜,在不停的征战中积累经验教训,为最后全力一击,彻底破敌奠定基础,不然,北伐也就只能是空想!”

    王复心怀激荡起来,少主果然是把北伐放在心里面了,王复只恨苍天无眼,让自己被佞臣所害,一腔报国热血被浇了冰水,差点蒙冤身死,又感激苍天让自己在绝望关头,遇到一明主,虽然少主现在还是无名少年,但的确是心怀天下,这该羞煞多少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碌碌汉臣!王复说道:

    “大人诚哉斯言!每次老夫奉命出征,朝廷不是各种旨意瞎指挥,就是各种不切实际的要求,要么传来圣旨要全歼某个鞑子王公贵族,要么是南辕北辙的前去征讨敌人,要么就是让我们一逃再逃,身边还要跟着苍蝇似的监军太监指手画脚,绝少让统兵将领根据战场形势独立指挥的,一方面,我军相对于鞑子来说,本身战力就相差甚远,再加上朝堂上伸进军中的手脚,这仗,打赢了才真的是稀奇事,打不赢反而是正常的!”

    王复发泄了一下心中牢骚,回过头来继续说道:

    “要说破敌,也不是没有办法,老夫有内外二策,内策则是需革新大宋军政制度。朝廷要制衡将领,这没问题,毕竟若是统兵将领有异心,的确会给朝廷造成灾难,但是绝对不能派外行太监来瞎指挥将领作战,其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