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九章 第一次讲道(第1/2页)  玄门之青城长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道是什么?”

    杨青城看着最右边年龄最小的上官无双。

    上官无双一直微笑的听着,见轮到自己了,俏皮的眨着眼说道:

    “道就是道呗,还能是什么?如果一定要说的话,我觉得他们说的都挺好,我也比较认同方芳师姐对道的定义。

    道,表示的是终极真理、规律、规则。正所谓天行有常,不为你生,也不为我亡。

    上古仙人广成子有说过:‘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当我緡乎,远我昏乎!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

    老君曰: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广广乎其无不容也,渊渊乎其不可测也。’

    这都说明道是没有穷尽的,也不可探测的,道存于万物中。其广大是没有什么不能容纳的。

    我觉得道就是一种行迹,一种规律。如花有花道,树有树道,天有天道,人有人道。道无处不在,无处不显。

    讲师大人,你觉得我说的对不?”

    杨青城点了下头后,不再理会上官无双。她这么小就懂得这么多,想必不只是天资高绝,其家境也当是不凡。

    上官无双见杨青城只是点了下头,就不再说了,连个表扬赞赏都没有,顿时,小孩子脾气上来了,哼的一声转过头后也不再理会杨青城。

    杨青城回首看了上官无双一眼,对其使使小性子也不作声,反而对众人道: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我们言语所说的道都是相对于认知中的具体事情,其是真实的,存在的,不虚的。但这些都是相对认识的主体,由普罗大众添加上去,意取的名字。其是会变化,是有可能消失的或更改称谓的。

    永恒的“道”是绝对的究竟真实,不可说,甚至不可思议,但是非存在不可。

    因此道分两面,一为根一为枝。枝是相对的,为用;根是绝对的,为本。

    无双说的那些道就是枝,是表面的,是相对的,是被定义的,可用于了解和已被探知的所谓道。

    道,从深度讲,有大道和小道之分。正所谓大道无形,小道有质。

    从修行方向上有天道、人道、王道、圣道、霸道等。

    天道,无为而尊者;

    人道,有为而累者;

    王道,六通四辟者;

    圣道,教化道德者;

    霸者,威服海内者。

    其修行目的不同,结果达到的成就也就不同。

    再从种类上分有情道和无情道。能感受八苦,有喜怒哀乐等种种情觉的灵长众生可修有情道;如草木顽石等无知无觉,因受日月精华,钟灵神秀而生灵智者可修无情道。

    从角色属性不同,领悟道之深浅不一,虽众生皆可修道,但成就大道之路坎坷难定,最终有成者也寥寥无几。

    因此本课堂就是讲讲如何简单的了解道,如何去领悟它,并深入浅出的理解并掌握它。

    从本座个人总结,就讲讲道的五个阶段。问道、向道、入道、得道、合道。

    第一阶段的问道,这是一个求法问道的过程,所求的就是各种筑基功法。修习这些功法,待功夫到了,也就触摸到道这一物。其实这也是一个知法,闻道的一个过程。

    第二阶段的向道,就是在你功夫到了,在开悟未开悟时,似明白未明白时,如光明非光明时,有一物在引导你,向着这个道路前进,直至最终明白了解它,认识了它,并能登高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