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章 社会看门狗(第1/2页)  重生之我真不是咸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001年的慷县县城,路况很是堪忧,到处都是坑坑洼洼,被初春融化的雪水一泡,顿时变成一路泥沼。

    范隐坐在警车上,望着昏迷中的咸鱼,完全没有正弦娘娘等人焦灼关切的神情,反而带着一种兴奋不已的颤栗。

    他的心情也随着警车的颠簸上上下下地起伏着。

    竹林范氏是慷县大族,历史上曾经出过好几位进士,民*国至今也是能人辈出,在各行各业开枝散叶,甚是兴隆。

    范隐从小就立志光耀门楣,用笔杆子名扬天下,所以大学时便学了新闻,立志做一名出色的调查记者。

    调查记者这个行当可不怎么好干。

    顾名思义,这是一类以调查性*报道为主业的记者,他们认为自身的天职便是挖掘真相。

    哦,也就是俗称的揭露黑幕,所以调查记者又被称为揭黑记者。

    当然,调查记者并不是一个有明确分类的称谓,记者证上只会标明记者,而不是其他什么娱乐记者、调查记者等等。

    但调查记者这一行当却是新闻行业乃至整个社会不可或缺的,正因为有了他们,社会的很多阴暗面才会被曝光出来,正是有了他们,社会才会不断地朝着规则、有序,甚至可以被称为公正、公平的方向前进。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如20世纪70年代披露水门事件的《华盛顿邮报》记者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揭露“科学教”邪教面目被围攻的米国记者帕莱特·库泊等等,在米国甚至有专门的米国调查记者编辑协会,国际上也有国际调查记者联盟。

    而在国内,调查记者人数虽然稀少,甚至一度减至100多人,但他们的报道却为人们带来了希望与公平,被形象地称为“社会看门狗”,毒奶粉、地沟油、黑煤矿等等新闻事件都有他们的身影。

    作为血气方刚、正义感爆棚的新青年,范隐自然而然地把调查记者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

    入职半年多来,他无时无刻不关注着社会热点,期待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开启自己的新闻调查生涯。

    春节时,邻居家的儿子来串门,讲了他在学校被欺负的事情。

    范隐灵机一动,哎哟,校园*暴*力,我早怎么没想到这方面呢?

    于是便开始在网上搜集整理这方面的信息,虽然能够搜索到的大多是米国的此类信息,但仍然让他触目惊心——

    1999年4月20日,科罗拉多州哥伦拜恩中学的两名学生,用30个爆破装置和多种武器造成13人死亡;1999年11月19日,新墨西哥州德明市一所学校,一名12岁男孩开枪打死一名13岁女孩;2000年2月29日,底特律一名7岁男孩在课堂上开枪打死一名6岁女孩;2000年5月26日,佛罗里达州一名13岁男孩因老师将其赶出课堂而开枪将老师打死……

    看完新闻,范隐感觉自己的整个身体都在颤抖。

    国内比米国的人口要多许多倍,学生数量也要多很多。

    媒体上也偶尔会有此类消息,但从未有人对此做过深度报道。

    如果自己从这个角度切入,肯定会是一篇有力度的报道!

    想到就做,他也顾不得还有两天假期,便要提前赶回公司。

    咸鱼的前世,范隐确实在2001年对校园暴力进行了报道,不过是在年底进行的年终盘点。

    那篇盘点乏善可陈,也没有引起什么轰动,不过是将2001年国内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进行了罗列,如:4月浙省永市黄天中学在校生团*伙与社会人员团*伙涉*枪斗殴事件、4月苏省金市师专附中学生打伤女教师事件、4月辽省锦市某小学六年级持*刀伤人事件、5月湘省沙市高中生被社会青年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