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27.第227节、舌战群儒(第2/3页)  将军对朕不怀好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十六朝时,汉赵国主刘聪就曾大肆捕杀蝗虫,结果不仅没有效果,反而蝗灾更加严重,显然是因为不积德行之故!还请皇上三思。”

    重峻听了,淡然一笑道:“卢尚书,你这话说得有些不妥吧?你刚才说得刘聪,本是五胡乱华时的匈奴蛮夷,且并非太子,乃是弑兄夺位。他有何德行,能镇住妖孽?你竟然以这等弑篡之人作比父皇?!你说广积德行,便可避免蝗灾,然眼下各州蝗虫泛滥,你这意思是说,父皇没有德行吗?”

    自己一时不慎,竟然忘了刘聪得位不正之事!卢永一听,额头上顿时冷汗层层而下,连声道:“皇上明鉴,微臣绝无此意!绝无此意!微臣只是一时情切”

    “好了。”

    卢永毕竟是二品大员,两朝老臣,被重峻驳得形容失色,见此情形,武德帝只得出来圆场道:“既然皇儿有如此决心,那就按你的意思办吧!”

    散朝之后,重峻立即准备,亲往鲁州治蝗。

    到了鲁地之后,重峻便将灭蝗的圣旨昭告天下,即刻命令州县官员捕捉蝗虫,并就地处置,可掩埋c可食用。

    这掩埋倒是好说,地方官员也知道以前便有人这么治理过蝗灾。可这吃了

    为解众人疑惑,重峻亲临田间,叫人支起一口大锅,烧热了滚油,将扑杀的蝗虫漂洗干净,炸熟了,公开吃给百姓们看。

    当地父老见秦王殿下亲自吃这蝗虫,大为震撼,纷纷啧啧称奇。

    重峻吃了几个油炸蝗虫,笑道:“各位父老看好了,这些蠹虫吃咱们的粮食,咱们就干脆把它吃了!”

    重峻这一亲自示范,鲁地父老精神大振,只见家家户户都拿着面盆c锅盖c树枝c扫帚等能扑打的物事,还有床单c包袱c渔网等能盛装之物。众人找一块蝗虫多的地垄,四面一围把蝗虫往中间的罗网里赶,差不多了就把床单等物一包,将蝗虫带回家去。烧一口大锅,煮水把蝗虫往里面一倒盖上锅盖。不一会儿,喷香的蝗虫就出锅了

    鲁地全力投入灭蝗不说,各州也群起效仿。经过一番近两个月的奋战,连续捕杀后,据统计单只鲁州境内,捕杀的蝗虫就约有二十万担,还不算吃了的

    重峻一边治蝗,一边在当地农人中按田亩推广种植番薯与棉花,力争解决或者说缓解今秋的粮食问题。同时,又拿出在朔州时的老办法,官商合力,广开工程。由官府带动富绅一起出资,修筑道路c桥梁c义学,挖掘沟渠,清理河道,加固堤坝,增开漕运码头等等。

    重峻在鲁地治蝗与种植番薯c广开工程等事,行动极为迅速,也取得了丰硕成果。重峻倒也不求什么功劳,只是想为百姓做些实事。重峻自是高兴,然而,虽然鲁地治蝗卓有成效,但对重峻采用的这些治蝗之法,朝野间的反对之声,从来没有停歇过。理由无外乎还是,什么担心有干天和,怕上天会降下灾祸等等老生常谈。

    鲁地已然收尾,重峻才要按计划再转道往汴州治蝗,就收到了武德帝的诏书。上面对他虽是一通安抚,大为褒奖,字里行间,却是召他回京之意。

    重峻看了这“慰劳”的诏书,不由得一阵心寒。

    各家大臣们,提议什么“打旱魃”与“拜蝗神”,那自然是为了轻巧省事,又不承担责任。亲自去田间地头沟渠里治蝗灭蝗多累啊,没有成效,还要被降罪。拜拜木雕泥塑多简单,不管用就是一句,皇上德行不够就完了,屁事没有。此例一开,自然人人乐得逍遥自在。官员们或愚昧或奸猾,不愿治蝗也罢了。就连父皇也是如此

    重峻明白,一切的根源,其实都是在皇帝那里。武德帝疑心重,朝野议论,尤其是非议灭蝗有好杀之嫌,这名声确然是不怎么好听。武德帝是好名之人,自然会有不满。

    然而,武德帝的心思,他又有何不知?重峻早就想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