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7章 丶东吴水军(第3/4页)  三国之星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步渡海去台开发。从此大陆人民渡海东去者渐多。东吴和亶洲的交往也并未因此断绝。

    谈到东吴的泛海远航,不能回避孙权经略辽东的失败事实。

    没有强有力的水军作后盾,孙权不可能动经略辽东的念头。辽东虽然是魏国的势力范围,但由于路途遥远,曹魏鞭长莫及,实际上一直是公孙一族在那儿当土皇帝。孙权出于战术考虑,希望与之结盟,让他成为北抗曹魏的犄角。早在建安年间就派遣使者渡海去辽东联结公孙康,结果使者脑袋被公孙康剁了,两家结仇。太和二年,也就是22八年,公孙康之子公孙渊从其叔叔公孙恭处篡位,成为辽东的新统治者,他担心自己的位置坐不稳,便一边接受魏国的封爵,一边又主动派遣使者向孙权示好。于是东吴的舰队又出现在辽东和江南之间的海面上。

    其后几年,孙权的船舰频频来往于东吴与辽东之间,东吴和当地居民土着大做生意。吴嘉禾元年三月,孙权组建了规模“浮舟百艘”的舰队,派遣将军周贺c校尉裴潜为统帅,前往辽东。不幸消息被魏侦知,当时魏汝南太守田豫正督青州诸军从海道讨伐公孙渊,魏明帝认为东吴人数众多,又在海上,害怕田豫碰上东吴的舰队吃亏,于是下令田豫罢兵。但田豫认为当时已经是秋季,海上风急浪高,吴军归师肯定会靠岸行驶,而东面没海岸,只有西赴成山,成山又没有藏船之处,于是就派出部队占据有利地形把守成山。“徼截险要,列兵屯守”,九月,周贺等从辽东返回,船至成山,果然遇到恶风,“船皆触山沉没,波荡着岸,无所蒙窜”,田豫率军突然杀出,周贺被斩,上岸士兵均被俘虏,裴潜幸免于难。

    田豫这一闷棍,打得孙权是血本无归,孙权当然是痛心的。可一个月后的当年十月,公孙渊派遣校尉宿舒c阆中令孙综称藩于孙权,并献貂皮马匹等贡品。这下又激起了孙权的辽东情结,于是先在嘉禾二年(3年)正月下诏“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来个大赦天下,随后便在三月,派遗太常张弥c执金吾许晏为使者,将军贺达等率领大军万人护送宿舒c孙综回辽东,同时携带金宝珍货c九锡备物赏赐公孙渊,并封公孙渊为燕王。是年六月,东吴舰队顺利抵达辽东沓津,张弥c许晏与万泰c裴潜将吏兵四百馀人,赍文书命服什物,来到襄平。万泰c裴潜另外携带大量货物,来购买战马。贺达c虞咨率领馀众在船所。那知首鼠二端的公孙渊早已变了心,他背信弃义,“恐权远不可恃,且贪货物,诱致其使,悉斩送弥c晏等首”。东吴大军被斩首三百多,受伤落水被溺死二百多,剩下少数或散走山谷,或藏窜饥饿而死。吴赤乌元年(八年),公孙渊竟然派使者再次前来“称臣于吴”,孙权出于抗击曹魏的全盘战略需要,也不念旧恶,第二年三月,又派遣使者出使辽东,这就是公孙渊和孙权分分合合的故事了。

    东吴经略辽东之举总体而言是得不偿失,损失惨重,三国鼎立的形势众所周知,东吴与西蜀在没有消灭曹魏大敌的前提下,偏安是不会有出路的。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孙权与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是相同的。东吴优在水军,与敌相搏能占上风者大抵在江滨,至少也得力于水军的支援,倘在内陆腹地,即使取胜了也不易持久。这就不能不使孙权产生运用水军优势,由海道觅口岸北伐的谋略;或至少可以从海上夹击以收对敌牵制之效。而要利用海道,则在辽东获得据点无疑能得形胜。事实上当时的公孙渊的确对曹魏怀不臣之心,诸葛亮一死,司马懿无西扰之忧,马上不辞远征,吃掉了这一心腹之患,也可资证明。只可惜孙权限于地理上的劣势,加上遇到的公孙渊是毫无信义可言的军阀,当然,孙权选择的时机也不十分恰当,孙权在辽东问题上不管成败利钝,不顾陆逊c张昭等重臣力谏而一意孤行,不排除他性格中存在的“昏虐”c“暗塞”c“无道”缺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