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7章 丶东吴水军(第1/4页)  三国之星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长江陆家。

    陆逊也听到了甄家解答出来了那道题,一时间有些呆滞。

    “甄家甄宓,怪不得不如青州找刘子昂,世家的小姐岂是这么容易能出来的”,陆逊喃喃自语道。

    陆逊躺在船上,漂流在长江水上,当然后面还跟着一些时刻准备好打捞他的人,不然掉进长江里陆逊可游不上来。

    躺在小船上,晃晃悠悠开着,他的妹妹已经找到了,甄家甄宓,现在的年龄也就十几岁,还有几年的安稳时间,不用担心甄宓会嫁人,正好等着投奔了孙策,横扫了长江,将来也有面子去见他妹妹啊。

    “来人,接我上船”,陆逊起身对后面喊道。

    “少爷,您不躺着晒太阳了?”,一个小人带着船过来,屁颠屁颠的接陆逊上船,边走边说道。

    陆逊爬上了大船,嗯,具体有多大呢,比后世的轮船小一些吧,陆逊这几年的研究成果,就是脚下的这一只大船了。

    机械制动,齿轮动力,比以前的船快了不止一倍,陆逊相信有了这些船的存在,肯定能让孙策如虎添翼。

    说到造船业可能大家都会想到今日的中国建造航母,清朝建造北洋舰队,明朝郑和下西洋,唐宋元三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显然这些盛况的发生都是以造船业发达为前提的。那相比之下,三国时期的造船业其实不是很强,从地理形势来看,造船业的发达与否主要依据水域,而南人喜水的特性也注定视野多集中在南方,造船业发不发达显然只能以长江流域的东吴和荆州地区进行判断了,而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赤壁之战。人们往往集中于赤壁之战的以少胜多和军事c历史意义,却从不以此关注三国时期的造船业,东吴的造船业发展其实还是很好的,之前比蜀汉和曹魏好。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在长江流域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水战。当曹操平定北方,率领八0万大军,实际为20万挥师南下,意图一统天下之际。无论曹操,还是刘备c孙权都积极发展水军。曹操接受荆州水军大部,整合水军约7c八万人,进据长江北岸乌林一带;刘备令关羽操练水军万余人,据于夏口,孙权着周瑜率东吴水军三万余人屯守于长江南侧赤壁一带。孙刘抗曹的大势自此形成。

    刘毅想起当时铁索连舟如履平地的场景就想笑,曹操为使不善水战的北人习惯坐船,将每个舰船的首尾相互链接起来,以使如履平地,减少行船过程中的颠簸。而能够承载号称八0万,即使是20万大军的战船,在渡江时的战线将会拉很长,而首尾链接过程中的战船整合体究竟如何进行战术操作,才能不使这个战船集合体在行进过程中造成部分被拖动转弯的船只不会沉水,这些在在需要今人都难以理解的造船业进行解释,可见三国事情的造船航行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底蕴,只不过人们无心关注。

    东吴不但拥有令曹操c曹丕父子敬佩的长江水军,还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的海军,航路遍及于东海c黄海c渤海c南海之间。

    东吴以水师立国的军事思想,源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首先,有一条从黄海到南海的漫长海岸线;其次,境内有长江c钱塘江各种江,以及太湖c洞庭湖c鄱阳湖等大江大湖,而且连接成网。另外,吴与魏c蜀基本上以长江c湘江为界,争夺要地的战争多以水战为主,建立强大的水军有其必要性与迫切性;当然,所谓“南人善水,北人善马”,民风也为孙吴创建强大水军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实三国里的孙权挺有雄心壮志的,如果按照世人对他的评价,只想安居东吴,那怎么可能会注重骑兵的发展,只训练海军守家不就行了,孙权也有北望的野心,但是却一直没有机会,从前面提到孙权也很重视骑兵就可以推断出来。

    刘毅想起后世东吴最出名的是大都督,东吴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