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钗黛之辨:闲说薛宝钗与林黛玉(第2/3页)  历史新旧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态度,遵循我行世的原则,我必选林黛玉。

    其三,我仍然选林黛玉。就小说本身而言,我的确喜欢她。

    先把结论放在这边,能不能站得住脚,且不需放在心上。我还是慢慢说来。

    我向来不喜欢人云亦云c随众俯仰的作为。既然今天在做钗黛之辨,我当然也需要说出个自以为是的理由来。即便是这理由无法说动别人,首先我自己是确信无疑的。

    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个理想,也真有个现实,那么,在我看来,黛玉就是理想,宝钗就是现实。

    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恋爱和真实的婚姻的确有大多数人所认可的那些个种种差别,那么,在我心中,黛玉就是恋爱,宝钗就是婚姻。

    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和柴米油盐的凡人,那么,就我的认知,黛玉定是那仙子,宝钗只是个凡人。

    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别的什么,你完全可以凭借以上的模式继续推断c演绎

    在常人的世界里,有一个理想,有一个现实,这现实与理想永远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人生的悲剧之一,便是在无聊的现实面前,有趣的理想死亡。就此情况而言,黛玉的夭亡,是必然的事,是不得不如此的。

    当理想隐没消沉,而现实完全失去色彩的时候,人生要么是行尸走肉,要么是苦痛地煎熬。由此可以看出,宝钗的守活寡也是应了正道。

    有人专门对《红楼梦》中的人名做了详细的注解,但是,对于其中人物的别号却未曾辨析,若有,我想在此先以钗黛开个头:

    潇湘妃子,终究是要“香消玉殒”的。

    蘅芜君,横竖都是要荒芜的:选妃不成,是荒芜;嫁而难以相守,亦是荒芜。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理想是个性,现实是随俗。所以,黛玉是个个性十足的女孩子,而宝钗很多时候是看人行事。

    才情达到一种高度之后,便成了随性自然;在火候还不到的时候,便有斧凿之痕。看黛玉的诗,你可以看到清新无迹;再读宝钗,你会觉处处用心。

    三

    黛玉生于官宦之家,长于豪门望族,难道她就不懂得“仕途经济”么?

    我想,大约不是如此。

    为什么黛玉在宝玉面前不讲“仕途经济”,不要求宝玉“仕途经济”呢?

    因为,黛玉是浪漫的。必须强调一下,这里所说的浪漫,不是现今社会中男男女女们挂在嘴边的那种浪漫。黛玉的浪漫,是诗人气质的浪漫,是理想主义的浪漫。

    因为黛玉是浪漫的,她知道这个混在万花丛中的男人,他和贾琏他们是不同的。浪漫的诗人气质,让黛玉想到的大约是长相厮守而不是高位显爵。

    黛玉除了浪漫,她还懂得尊重她所喜欢的这个男人。正因为懂得尊重,她才不会对宝玉讲“浑话”,他尊重宝玉选择自己希望的生活方式和道路。

    浪漫的诗人气质,尊重自己喜欢的男人,这都是黛玉的可贵之处,可爱之处,也是宝玉喜欢她的缘由吧。

    宝钗就不一样。她对待宝玉的方式,表现的是一种力图改变的态势。这一点,正是天下很多女人都会犯的一个错误:

    力图改变男人!

    女人对男人“仕途经济”的劝说,有时候会让人觉得,这个女人想要不是这个人,而是这个人的家世c权位。

    宝钗对宝玉“仕途经济”的劝说行为,可以说是随众,也可以说是阿俗。

    在贾府这个大家庭中,太多“仕途经济”的劝说已经让宝玉厌烦了,宝钗的加入,只会让宝玉更加厌烦,这也是必然的结果。

    老祖宗贾母不会对自己的爱孙说什么“仕途经济”的话,完全是因为溺爱。

    黛玉不会对宝玉说“仕途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