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十三章 赴海津(第1/3页)  我的一九九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回到宁东,他向父母表达了想去海津上高自考,作为张毅的父母,事实上对高自考和普通高校的本科有什么区别,根本一无所知,张毅忽悠父母说:“高自考只要考试通过,这两个是一样的,最大的好处是不要求高考成绩!”

    父母被他忽悠的根本找不着北,也就无奈取消了他的复读计划,至于选择什么学校,或者什么专业,对于小学没上完,识字有限的他们来说,更是无能为力,所以,只能任由他自己选择了。

    闲下来时,有时尝试着高考当年的习题集锦,他发现最头疼的高数,竟然根本没有任何难度,满分150分的高数,他随意都能达到140分之上,甚至有两三份试卷能达到满分。在以前,哪怕都是都讲解过的历年的试卷,他也考不了100分之上。

    想来想去,只能是脑海中的智能硬盘起到的作用,可惜他穿越时,是高考的最后一门,高数已经考完,一切都已经不可挽回。

    没经过正规的高考上大学,对他来说,是一个遗憾;但是,现在的他,上不上正规的大学,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不想,把一年宝贵的时间,再浪费在重新复习高中知识上。

    现在的他,只想快速的摆脱现在的环境,找一个充足的理由,说服家里,去大城市中自由发展。

    离开之前,张毅想给父母换一个居住环境,但是无论怎么劝说,父母都不同意。现在所住的小区,是父亲所在单位的家属院,基本所有人都认识,下楼就能随便找人打牌、聊天、侃大山。如果搬到新的小区,一个人都不认识,肯定很没意思。生活得也很郁闷。

    母亲有关节炎,每次爬现在所居住的4楼是个很辛苦的过程。张毅拗不过父母,只能找到本小区两个相邻的一楼,价格稍微高了点,就给买了下来,然后找人把房间打通后,重新装修。

    这样,原来居住在一起的大姐、二姐和小妹,就可以一个人拥有一个房间了。家里人都很兴奋。

    父母也诧异他那来这么多钱,他告诉家里人,说:“来往兰州这么多次,主要是帮李小明做了一些光盘生意,他也参与了,挣了不少钱,至于到底多少钱,他没说。”

    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他如果告诉父母,挣了几百万的话,父母估计会疯的。短短的一个暑假,谁能想到呢?

    1997年,发生了很多事:香港回归,高考失利,兰州和广州之行,让张毅的人生变得远远偏离了原先的轨道。

    九月的海津,闷热潮湿,张毅和李小明,从海津机场打了辆车,直奔此行的目的地,也是张毅前世来上学的海津理工学院,这个学校并不出名,但计算机系还是不错的,何况,只是个高自考,全国统一考试,所以,在那里上不都是一样吗。

    最重要的,张毅还是想和原来的同宿舍好友和同班同学,再一次重温上一世的点点滴滴。

    走出空调凉爽的海津机场,一股潮湿的海风迎面扑来,带着点腥气,却让人心旷神怡。

    航站楼出口处,满眼望去,全是黄色的大发,这可能是全国出租车行业里,最特别的一幕,引进rb大发生产线,是海津领导的一大政绩。所以,体现在海津的出租车上,就是清一色的大发出租车,能拉人,能拉货,挺受海津人欢迎的。

    随着出租车的前进,那斜斜的街道,那些万国建筑美称的租界区,还有那人山人海的自行车大军。这一幕幕,看到的情景,如胶片般,和前世的记忆在一点点的重合。

    海津距离上京很近,相对而言,上京人口更多,经济更发达,高校资源也比海津更丰富。但张毅并没有选择上京去上高自考,而是毅然选择海津,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他放不下前世一起相知、相识了20多年的妻子,更放不下胖乎乎的、可爱的儿子。钱在那儿都能挣,但这些亲情是金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