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新乡会议(第1/3页)  银河系的另一个地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天后,刘明邦和朱万平买了从贵阳回承德的火车票。离开之前,刘明邦再次专程去了龙冈书院参拜王阳明。一直以来,刘明邦就像信奉宗教一样信奉着王阳明的“心性之学”。这一次喝番泻叶的经历在朱万平看来不过是一场巧合而已,但是对刘明邦而言却有着不一样的解读。他觉得这是自己的偶像在用灵魂为自己指路,那种感受就像是虔诚的和尚亲眼见到佛祖显灵一般。

    焚香叩首完毕后,刘明邦又看到王阳明手中捧着的那本《黄帝内经》,顿感心中别扭无比,就像耳朵边有一排指甲在不停地挠玻璃一般。这才想起来前几天还有事儿要叮嘱吴管理员。“吴叔,既然您是龙冈书院的负责人,就应该多多用心,尽到主人翁的本分才是。”

    吴孟德一脸诧异和委屈。“我一直把书院当成自己的家呀,每天都要打扫两次。你看哪个犄角旮旯不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

    刘明邦摆摆手。“这些都是面子上的事儿,还有些事儿你得用心做。比方说堂屋那尊塑像,一代儒家圣贤王阳明手里却捧着一本《黄帝内经》,你说这还能是王阳明吗,这让外人看见像什么话。”

    吴孟德却并没有尴尬之色。“这个事儿确实不好解释,但是我们为这事儿也是下了功夫考据过的的。我小时候听清末过来的老人们说过,他们就说早年间这座书院里王阳明的塑像手里就是拿着一本《黄帝内经》。后来我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找到一幅明代嘉靖年间阳明先生的画像,是他当年在龙冈书院教的学生汤伯元亲手给他画得坐像,画像中的阳明先生也是手捧一本《黄帝内经》。我们这尊塑像就是参考汤伯元的画像做出来的。”

    虽然只认识了几天,刘明邦已经能够看出来吴孟德是一位忠厚长者。他为人和善,做事认真,刚才说话的时候也是一脸真诚,并不像信口胡诌的样子。但是他的解释确实有点儿让人摸不着头脑,没有时间再继续深挖下去了,刘明邦带着一脑子问号离开了贵州。

    这一次结伴而行,朱万平彻底放下了长者的架子,一路上向刘明邦详细讲解着升级版的“宇宙空间建模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场景,每讲完一段都不忘征求进一步改进的思路。刘明邦也对朱万平口中的这套建模系统抱着很大的期望,他向朱万平建议,回到承德之后就把中国天眼运算出来的那份报告输入到宇宙空间建模系统中,看看能不能进一步得出更深一步的结论。

    朱万平当即表示刘明邦和自己想到一起了,简直是英雄所见略同。两人越说越投缘,几乎进入到了物我两忘的状态。旁边的乘客不时地把目光投向这对没完没了互相吹捧的忘年之交,每个人都是一脸的嫌弃。

    火车在河南新乡停靠的时候,车厢里进来了两名身材挺拔佩戴校官肩章的军人。军官来到刘明邦和朱万平的座位前,亮出了自己的军人证件,证件封皮上印着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的字样。“是刘明邦医生和朱万平先生吧?”

    看到这种阵势,旁边一位大婶小声嘀咕着:“你们说,这一老一少不会是通缉犯吧,咋还敢坐火车呢?”

    大婶的声音虽然小,但是说的话却一字不落地传进来刘明邦的耳朵里,他腾地一下站起身来,冲大婶嚷道:“你啥时候见过两个团级干部跑出来抓逃犯吗?这是军队遇到难处,要请我们俩过去帮点儿忙。”

    听刘明邦这样说,大婶依然一脸的不屑。“真会往自己脸上贴金,军队里面啥时候缺过这种成色的人才了。”

    两位军官这时候才想起了向朱万平和刘明邦行军礼。站在前面的那位军官向大家解释道:“这两位先生是歌唱艺术家,我们过来请他们回军队一起过联欢的。”

    乘客们又纷纷议论起来:“歌唱艺术家?咱们怎么没在春晚上见过?看他俩那熊样儿,你要说他们是县剧团的业余演员我都不太相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