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 银河系的由来(第1/3页)  银河系的另一个地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个瓦房只有一间,面积总共不足30平米。相传当年戚家军北上抗击蒙古时,这间房就是戚继光的指挥所。如今这间屋子的四面墙上全都挂着朱万平拍摄的不同季节不同角度的长城景色。在墙角一张破旧的办公桌上放着一面厚重的电脑显示屏。刘明邦看着显示屏的造型有点儿眼熟,再看了一眼显示屏的商标——海德堡。

    海德堡是一家德国的医疗设备制造公司。刘明邦所在眼科的很多设备都是出自这个厂家,而且这家公司的每一件设备都可以称得上是天价,仅仅一台眼底血管造影+oct一体机就要三百多万人民币。刘明邦真没想到自己在医院之外还能亲眼见到这个牌子的电脑显示屏,看来这位朱老先生也不单纯是个摄影爱好者啊。

    山上的夏夜要比城里清凉的多,三个人在院子里吃罢晚饭已是月隐星现、露重风轻。朱万平坐在院子里独自摆弄着相机,刘明邦还想攀谈两句,朱万平指了一下屋里:“袁主任在那等你看照片呢。”

    进到屋里,刘明邦看见袁斌打开电脑,把一块移动硬盘接上。输入一串密码后硬盘打开了,袁斌说:“把你的手机关了!”然后拍了拍身边的木凳示意刘明邦坐下。刘明邦凑过去静静地看着,电脑显示移动硬盘总共有600g的内存,可用空间已经不足50m。诺大的一个硬盘里既没有视频文件也没有游戏备份,只存放着孤零零的一张照片,照片下的备注名称是“3d银河”。

    进度条足足走了20分钟照片才被打开,一张高清的星系图片出现在屏幕上。医学教授袁斌用课堂上才有的恬淡口吻讲道:“银河系属于棒旋星系。所谓棒旋,指的是在银河的中央有一个明亮的短棒状核心。这个短棒的两端都伸出了旋臂,像一支两端都带钩的鱼竿,拖拽着两条长长的星系带在空旷的天宇中不停地旋转,于是便形成了盘状结构的银河系。”

    袁斌把图片不断放大:整个银河系约有4000亿个恒星。而这些恒星在银河系中并不是呈银盘状均匀分布的,而是在旋臂带动星系带转动的同时呈波纹状从内向外散开。我们人类所在的渺小的太阳系就位于其中的一支猎户座旋臂上,幸运的是我们还处在这只旋臂所形成的波纹的波峰位置;在太阳系外侧约6000光年的地方是银河系的另一支矩尺座旋臂所形成的波峰,我们称之为“北近结构”。北近结构的外侧有“南中结构”,再往外侧有“麒麟座星环”,这些结构都呈现波峰波谷的状态。而在与太阳最靠近的波峰“北近结构”中有一颗与太阳质量几乎相等的恒星“天炉星”。太阳距银河系的中心大约有2.6万光年的距离,也就是说天炉星距银河系中心约有3.2万光年。

    在电脑显示屏的星系图上自动标记出同样处在波峰位置的太阳和天炉星。接着图像朝着“北近结构”迅速放大,最终天炉星以球体的形状出现在屏幕中央。袁斌接着讲道:“与太阳不同,天炉星系中只有一颗行星——精卫星,而作为行星的精卫星甚至连像月亮这样的卫星都没有一个。在这个运行轨迹和质量密度都与地球极为相似的行星上也存在着大面积液态水形成的海洋。与地球不同的是,这颗类地星球上只有一块大陆,大陆上只有一个国家,而在这个国家中也只有一个民族。”

    “等等”刘明邦打断袁教授的一对一讲座:“国家、民族,你的意思是说,在这颗星球上已经存在着生命,甚至是像人类一样的文明吗?”

    袁斌答道:“不错,孺子可教啊!”

    刘明邦接着问:“可是谁有这个能耐打听到6000光年之外的小道消息呢?你就是现在给那边发电报,他也得六千年后才能收得到啊。你可要知道,中华文明才只有五千年。”

    袁斌有些不耐烦:“有些事情信息量大到像毛线团一样乱,我得按着自己的思路才能讲清楚。”

    刘明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