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五十六章农家乐走起(第1/2页)  超凡保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座并不十分豪华的古墓中,竟埋藏着47具年轻女子的棺木。她们是谁?为什么整齐地安葬在一起?这些年轻女子身着的服装至今保留着鲜艳的色彩,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奇迹?正值青春年华的姑娘,为何丧生?无数疑团笼罩着这座神秘的大墓,等待我们共同开启……2006年冬天,一群人出现在江西靖安县的一个小村庄中。领队的是江西省文物考古所副所长徐长青。几天前,他接到一起有关盗墓的举报,便立刻带领助手奔赴现场。发生盗墓的地方就在一座小山上。远看山的外形,酷似和尚化缘时用的钵,当地人称“斋饭岗”。而在考古学家看来,这种小山包很有可能就是古墓的封土堆。根据目测,这个小山包高达十二三米,如果是墓葬,那么这个墓葬的规模一定不小。从发现的盗洞看,考古队分析这里应该没有遭受太大的破坏。领队徐长青在盗洞口发现了一些纺织品残片和青膏泥。在这座墓葬里还出土了保存比较好的丝织品。凭着这几点判断,徐长青认为它应该是春秋到西汉初的一个大型的墓葬,而且可能是有棺有椁的贵族墓地。所有考古队员都充满了期待:这次会不会发现马王堆女尸一样千年不朽的尸体,或者大量的青铜器和玉器?经过三个月的努力,封土堆消失了。因为南方多雨,墓坑里积满了淤泥,所以大家加快了工作的节奏。而当墓穴完全暴露的一刻到来时,在场所有的人都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长方形的墓穴中,密密麻麻地摆放着47具棺木。从发掘现场来看,它不是一个一个独立的墓葬,是一个集体葬,一共有47个棺。这在南方地区属于首次发现。疑问随之产生了。这些人究竟是谁?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他们因何死去,然后被整齐的下葬于此呢?在堆满淤泥的墓穴里,先后出土了十来件器物,其中有一批青瓷器。根据这些瓷器的烧制工艺和特点,专家判定:它们是春秋中晚期的作品。这让徐长青回忆起几十年前一次不起眼的考古发现。就在离这个古墓不远的地方,曾出土了三件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由于数量太少,所以这些青铜器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根据上面的铭文,得知它们属于一个叫徐的诸侯国。这么密集分布,说明这块地方在周代可能是一个政治经济都比较发达的区域。

    .ps;

    根据史书记载,徐国曾是一个很大的诸侯国,疆域最大时包括江淮流域的广大地区。在考古现场,还不断有新的发现:一位考古队员在清理墓穴东南角时,发现了一具特别的棺木,在棺木的一端隐约能看到金色的痕迹。丰富的经验告诉徐长青,这是一件金器。这是一个圆形金箔,周围还有两圈陶片制作的环状物,金箔和陶环的表面都刻着精美的纹饰。而这件金箔放在棺头上面最显要的位置悬挂这样有代表意义的东西,就肯定能说明他的身份非常显赫。这具棺木比其他棺木都要大,长3.5米,宽1.1米。而且,它不是直接放在地面上的,而是有专门的墓穴和棺床,因此比其他的棺木都要高一些。虽然外观遭到了严重的腐蚀,但依然能清晰地辨认出在棺木外椁板的痕迹。在47具棺木中,只有这具棺木套有椁,说明这具棺材是这个墓葬的主棺,也就是墓主人的安息之所。那么,他会是什么身份呢?徐长青产生了一个奇妙的灵感:在春秋晚期,徐国一直遭到吴国和楚国的战争威胁,这座大墓可能跟当年的战争有关。也许在一次保卫国土的惨烈的战斗中,一位将军和他的部下不幸全部阵亡。国君悲痛万分,下令将他们集体厚葬。带着这样的猜想,徐长青热切地盼望着开启主棺,如果里面的文物出现兵器,那么关于将军墓的推测就能得到部分的证实。庞大的主棺总重量超过了1吨。在起重机的帮助下,棺盖终于被打开。考古队员急切地拨开棺木中的淤泥。但是,结果令人大失所望:不但棺主的尸骨已经腐烂得荡然无存,而且竟然没有陪葬品。有人认为可能是墓葬在早期遭遇盗墓。但由于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