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一 秋收(第1/2页)  重生村姑之平凡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过完节之后,就没怎么出门。

    周淑杰在家忙了三天,才把柱子的两双鞋做好。

    周淑杰看着炕上,那两双有她两只脚大像船一样的鞋。

    心里想着;不知道他孙柱子收到我给他邮过去的鞋,会是什么表情?

    村民们也都没闲着,看着这几天是大晴天,就把在山上捡到的树枝,扛的扛,拽的拽,全家老小齐上阵的往家倒腾着。

    周大哥,周二哥也是,大哥先给他老丈人家倒腾了两天,才又和周二哥一起给自己家倒腾了三天。

    自家的刚忙完,又跑到周淑杰家,哥俩个一起上山给捞了三天柴火。

    送到家又帮着把细的踩断,粗的拿锯子锯开,又用斧头劈开,整齐地摞在了新盖的偏厦里,把那三米宽四米长的偏厦。塞的满满的都是干柴火。

    周淑杰还笑着说:“这都够我们烧两个冬天了。”

    周大哥沉稳的回:“别节省,再冻着孩子。”

    周二哥也笑嘻嘻的说:“使劲烧,不够我们在上山上给你弄去。”

    有了这一偏厦的木材,周淑杰就不担心冬天会挨冻了,心也放松了很多。

    剩下在收秋之前的这一段时间里,郭家的三个哥哥和大伯家的两个哥哥。他们五个人进了几次深山,采了一些山货,比如一些蘑菇,榛子,山核桃什么的。

    还顺手打回来过两只兔子,三只野鸡。

    不管是山货还是野货这两家都给周淑杰送了一些来。

    这一天,周淑杰进了后园子一看,自家的玉米都已经金黄金黄的了,应该是因为园子里种的比地里的要早,所以它们就先成熟了。

    也没找谁帮忙,自己在家就把这几十垄玉米全都掰了。

    掰完了,又用玉米叶打个结两个两个的系在一起,搭在了仓房前晾晒玉米的木头架子上。

    像这样的木头架子,每家都会有,都是用来晾晒玉米用的。

    然后拿着镰刀把玉米秆子全都割了下来,摆在菜窖上面的空地上,等它晒干了就能用它来烧火了。

    还从中挑了两个鲜绿一些的,扒了皮儿像吃甜杆儿一样吃了。没吃过的可能不知道,玉米杆儿虽然没有甜杆儿那么甜,水分却很足,是所有农村孩子小时候的最爱。

    吃着还挺甜的,周淑杰就又从里面找了几根绿一些的,去头去尾留着中间的那两节,给郭婶儿家的孙子送了过去,一起送去的还有半框沙果。

    树上的沙果被周淑杰全部都打了下,给大伯家小叔家郭婶家,每家送了一些,剩下的全被她切成了片晒成了沙果干。

    时间就在这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悄然的溜走。

    当孙金柱手里拿着两双鞋,面上虽然没有表情,眼中却闪过笑意的时候。

    村子里已经进入了一年中,最重要的抢收时刻。

    大队种的玉米和黄豆比较多。抢收的时候不只是青壮,连妇女也全部都下了地。

    每家的家里就剩下一些老人,领着半大的孩子,像小仓鼠一样往回倒腾着自家的粮食。

    家里的壮劳力们不只白天要收大队上的粮食,有时晚上还会趁着大彪月亮去割自己家的粮食,一干就是半夜。

    这样公家自家的两班倒的干活,干了一个半月才收拾利索。

    每个人都掉了一层皮,满身的疲惫,却又是满脸的笑容,因为今年的年景是真的好,每家的粮仓,仓房都装满了。

    周淑杰也是累的腰酸背痛腿抽筋儿,每天晚上回家上炕都费劲。

    用郭婶儿的话说就是,恨不得拽着猫尾巴上炕。

    全身酸痛的躺在炕上,周淑杰还在暗自算着,自家今年打了多少黄豆?

    自家今年种了24亩黄豆,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