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四章 赏赐(第1/2页)  大汉将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殿中奏对过后,大家终于把话题拐了回来,月氏也已经拉拢好了,这河套,是不是该打了?

    因为阴山山脉,大河在这里这个“几”字型易守难攻。秦末乱起,匈奴人翻越阴山南下牧马,这一停留,就直到如今。

    匈奴人在河套地区的活动,严重威胁到了新生的汉王朝的稳定,尤其是这一次,匈奴铁蹄差点就冲到了长安城下,这让汉朝上下,不管什么派系都对匈奴人怒火冲天。

    原本历史上,因为保守派的阻挠以及骑兵力量的缺失,自汉文帝到汉景帝这几十年间,汉王朝一直只能采取守势,进行被动防御,然后打防守反击。直到汉武帝时期,那些顽固掣肘们老的老,死的死,且府库丰盈,马政成绩斐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汉武帝大手一挥,从此就揭开了汉匈战争的序幕,直到把匈奴打得远遁而逃。

    现在因为李广对历史的乱入,这里的情况又有了很大的不同。汉王朝因为家具和熬糖两大产业,拉动了经济迅速增长。对外贸易也是赚得盆满钵满。今上又不是什么昏庸之主,有了钱之后他并没有用于享乐,而是在国境之内,推行全民养马的政策。

    因为前几年的一场战争,让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其实汉军并不是打不过匈奴人,而是汉军没有马,追不上匈奴人。如果以骑对骑,哪怕是同等兵力匈奴人一定不会是汉军的对手。

    之前汉军不敢主动出击,一是白登之围的心理阴影还在。二是朝堂之上有着太多的喜欢息事宁人之辈,一直跟皇帝、跟天下人讲匈奴人残暴,汉军要几个打一个还要追得上才行,大战一起劳民伤财,征发几十万,耗费钱粮无数结果到了地方匈奴人抢完了却跑了。汉家兵将只能看着匈奴人的背影干瞪眼。还不如送个公主送点钱财算了。

    这种论调,很有市场。因为它几乎说得没错,很有道理。而且,说得难听点,反正和亲又不会让自己家的女儿去,嫁给草原蛮子的是老刘家的女子,与我何干?

    送个女子,献点财物,就可以避免更大的损失。这汉家天下,女子千千万,财物千千万,比起打仗要损失的,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有何不可,何乐不为?

    这种实用主义得到了许多人的附和。而且很多大臣都会义正言辞的对皇帝说陛下,我都是为了天下百姓,为了你刘家的社稷江山着想啊。

    可是大臣们都忘了。区区一介布衣匹夫都无法忍受这样的屈辱,何况这天底下最尊贵的皇室乎?

    刘邦能忍,还毫不犹豫的答应娄敬嫁嫡女长公主去草原和亲,那是因为刘邦本来就是个枭雄。枭雄大多数都不要脸,项王要杀刘太公了,刘邦都能说你杀就杀吧,杀完了分杯羹给我喝就行了。吃了败仗刘邦怕跑不脱,嫌儿子女儿是拖累,把子女一脚一个踢下车。像他这样的人,被匈奴围了,嫁个公主又如何。大不了下次再讨回场面好了。

    只是刘邦年纪大了,而且他的王朝刚刚建立,正变着法子来消灭一起创业的股东。攘外必先安内嘛。等他把异姓诸侯王们都收拾得差不多了,他的生命也就这样结束了。

    刘邦没能够向匈奴人讨回这个场子,但他的儿孙们却还都记得。汉惠帝三年,冒顿单于遣使来向吕太后求婚,这惹得吕太后大怒,只是被人给劝住了。惠帝和吕后之后到了今上,和亲在继续,但匈奴却毫不收敛。公主一个接一个的收,边境一年接一年的来犯。这种情况,谁能忍?

    之前忍,那是因为皇帝是真的为这个天下着想。怕打不过匈奴而因此天下生变。毕竟暴秦压榨民力而后天下乱生的前车之鉴就在那里历历在目。

    但皇帝和大部分臣子的心里,却是压抑着一股怒火,他们准备随时报复,把敌人狠狠的踩在地上,把曾经丢失的颜面再重新找回来。

    所以汉匈战争,不仅仅是国土安全,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