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 立国大典(三)(第1/3页)  无限大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黄逸生起兵五十万,携北胜之威,挟散关文臣武将尽数南归。

    浩浩荡荡的征北军经历一个半月的脚程,终于抵达陈都。

    终至陈都。

    除了一部分留守散关的军吏文书以外,这一次,黄逸生可是倾巢出动。

    此行北往,征北军上下不过一百人而已。

    此番南来,征北军悍然发展膨胀到五十万人。

    且军功无数,战绩惊天。

    虽然征北军的功劳几乎全部都是黄逸生一个人做的,但为了正名,因此黄逸生便启用了征北军的名号。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

    凡事都讲究师出有名。

    征北军回国,远比叛军进京好听的多,而且民众的心里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陈都。

    位于益州以东,潼州以南的盆地内。

    陈都地势平缓,土壤肥沃,两条巨河在陈都平原上交叉穿梭而过,为整个幅员辽阔的陈都平原带来巨大的灌溉水力和运载能力。

    天府之国,七千里江山的根基。

    小陈王的尸体不知道被哪个好心的农户拾走掩埋。

    此时的城门下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穿梭不停。丝毫没有人在意,在这座城门下沉睡着一个少年天子。

    陈都乃京畿重地,四周自然有着庞大卫戍大营。

    前段时间,镇国公虞垩把京城周围的卫戍部队尽皆撤走换防。

    因此这些空出来的大营完全够黄逸生一行人驻扎。

    五十万兵马陈兵城外。

    陈都城内的文武百官们无不心惊胆战。

    陈国的这场奇怪变革,是来自最上层的建筑。

    反而民间和地方对此举没有任何意见,完全持旁观默认态度。

    地方世家,大家,大族,巨商,官员,商贾,社会组织,书社,基层县衙,三老里正等……这些左右整个帝国意志的基层力量,对此都集体沉默。

    一部分是因为虞垩的专权日久,一部分是因为黄逸生的声望和民心。

    最重要的是,无论虞垩还是黄逸生都代表着新世界的士族阶级。

    虞垩虽然是修仙者,但他有属地荥城。

    黄逸生虽然是一名山村布衣,但他出仕时毕竟是从百夫长开始崛起的。尤其是他从掌握散关军政府,大肆招揽天下读书人开始。

    因此,这两个变革者既不是统治阶级,也不是黔首阶级。

    他们两个人,此刻是士族阶级的代言人。

    黄逸生踏进了城门。

    陈都里里外外的民众密密麻麻的挤满了所有的主街道。征北大将军剿灭蛮族,平息蛮祸。这个陈国上上下下都感激他的功绩。

    开始进城!

    黄逸生把一部分兵马安排驻扎,一部分身材矫健雄壮的则随他进城。

    好让陈都百姓看看征北军的将士们。

    同时又威慑那些心怀不轨的势力团体,借机防止他们最终鱼死网破。

    黄逸生走在最前方,他骑着骏马,任由民众们观看查视。

    四周的酒楼,客栈,商铺,当铺,茶楼等都有拿着武器的便衣装作看客监视着人群的一举一动。

    只要人群中一有异动,便衣们便暗中上前秘密抓捕,直接下狱。

    这写便衣可曾是小陈王训练的西厂和内厂机构,主要是用来暗杀政敌,搜集情报证据,瓦解敌对阵营的绝世利器。

    自从虞垩上台以后,小陈王的这一套政治遗产便归了虞垩。

    虽然这套政治遗产曾经暗杀攻击过虞垩。

    黄逸生倒是不在乎这些尔虞我诈,他走的路线堂堂正正,是以绝对的压倒性力量去换取局势稳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