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二章 论“功”行赏(第1/2页)  元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见此,毛正梁都不由笑了笑。

    然后便也就没再多说什么,只是摆手让亲卫杜馗在此时携一卷锦帛迈步向前,当着众文武的面,高声宣读起了对在场有功之人赏赐。

    也因此,在场的这一众文武也就不由听得杜馗用雄浑的声音道:“大王诏:山东东道大元帅府同知兼济南路总管姬,讨田之战中,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于国家有抚国之功。故赏白银千两,并擢其为行省参知政事、正奉大夫,总领民务。”

    “……”

    忽的听到杜馗这样的一句话,堂下立着的这一众文武却是不由愣了下。

    却是万没想到,第一个受到毛正梁提拔赏赐的不是随军献计,有定策之功的韩熙。而是留守在济南的姬宗周。

    可再一想,毛正梁这种不就是在学以前的刘邦吗?所以众文武们看了看立在堂下默然不语的韩熙,也就又低下了头,当做什么也没发生。

    除姬啓在这个时候主动站了出来,代他父亲谢了恩。

    故在此时,作为亲卫统领的杜馗也就不由以自己雄浑的声音继续道:“枢密院断事官韩,运筹帷幄,献谋献策,于国家有定策之功。故赏白银千两,并擢其为行省枢密院枢密使、通奉大夫,参理军务。”

    “臣谢大王,吾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韩熙闻言倒也是马上跪在地上,叩首谢恩。

    可对于此,台下的一众文武却也没有一个露出羡慕之色。

    却是像韩熙这种,除了名义上的官职升了一级外,他的权力并未因此而扩大。他还是那个枢密。且从‘参理军务’这四个字就能看出。

    他在此时扮演的依旧是军师的角色。毛正梁这个做行省平章的,压根就没将自己手中的军权分出去一星半点。

    这也就是说,除了那一千两白银之外,韩熙并未落得太多实质性好处。对此,堂下的一众文武自就不会有什么艳羡之色。

    在这个时候,他们只是全神贯注的继续竖起耳朵,都想看看毛正梁第三个会说谁。

    前两个,一个姬宗周一个韩熙,他们一个是牧民官一个是军师,都不是征战沙场的将领。这样推测下来,为了权力的平衡,排第三位的一定是一位征战沙场的元帅。

    可就是不知道,陈猱头、续继祖、王士诚这三个元帅中,毛正梁到底会让他们那个做第三位?

    不过在杜馗还没有开口前,大多数人还是猜测第三个人应该是陈猱头。

    因若是论资排辈的话,陈猱头无疑是这一众元帅中资历最老的。先不说他是和姬宗周和韩熙并列的顾命大臣。

    就说毛正梁在元宵节时请他的夫人乔大娘子为自己张罗婚事一事,就足以看出陈猱头超然于山东众将的地位。

    抱着这样的想法,堂下的这一众文武官也就不由听杜馗继续用那雄浑的声音讲道:“泰安州元帅王,忠勇果决,刚毅顽强。讨田之战中,不辞危险,亲冒矢石,力抗田丰,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故赏白银千两,擢其为东昌元帅、奉国上将军,兼东昌及泰安军务。”

    “……”

    ‘恩,等等。不是陈猱头,是王士诚!’

    堂下的一众文武忽的听到这话,先是不由愣了下,然后才反应过来。

    故在反应过来的那一刹那,他们也就不由将目光转到了一旁王士诚的身上。

    可谁成想作为当事人的王士诚在此时竟也是一副没反应过来的模样。也是万没想到毛正梁竟会绕过陈猱头,将他王士诚排在第三位嘉奖。

    也因此,王士诚足足在原地愣了三五个呼吸,方才回过神来。

    “臣谢大王!吾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回过神来,面带喜色的王士诚也就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