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 亲戚(二)(第1/2页)  得闲种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铺子牌匾挂的“青山饭堂”,开业当天,汪萧的同窗都来捧场。

    宋二姨会想法子,把卤肉铺送过来的卤干子切薄片,加些肥肉,大锅爆炒,这就算大肉菜了。再炒个素炒土豆,肉末茄子,弄盆蛋花汤,三菜一汤一份十文。不要肉菜,两菜一汤只要五文,米饭随便添,不够再加。

    每个学生都吃的满嘴流油,不停的说好吃。有不差钱的学生,三两人凑着再单加一盘子肉菜。

    简单的菜好吃,无非就是油放多点,料下重些,整治的干净,怎么都不会难吃到哪里去。

    宋二姨和宋三姨年纪跟学生娘亲差不多,遇上有学生衣服破了马上上手补一下,渐渐的口碑做了起来。

    亲切热情,干净好味,连国子监的学生都慕名而来。

    顾小五跟着来过一次,见许多学生吃的五文素菜餐,忽然想起桃源村学堂用书的问题。这年头书都是传家宝的存在,许多都是孤本,即便家道中落也是不允许卖书的,就算卖也不是顾小五现在能买的起的。

    现如今印刷术虽然已经很成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书都会打版开印。

    因为不挣钱。就跟二十一世纪稀有药物又贵又难买是一个道理。

    知道书店除了三字经什么书卖的最好吗?黄历!因为人人都需要。

    越是专业的书籍,高深的学问类越少,因为读书人少啊,读的深的人更少。

    从商人的角度看,花大价钱买本孤本,印五百本出去,只能卖十本,书店拿什么赚钱?是以书店除了书,多一同经营笔墨纸砚。

    青山书院、国子监都有自己的藏书楼,不禁学生进去阅读抄书。顾小五在铺子门口张贴了一张告示。

    内容是学子们可以抄书换餐券。

    笔墨纸砚可以直接在铺子里领,只需要告诉自己是哪个学院的教授的学生,登记签字就好。抄过的书名会贴在告示上,以防重复。

    一本书换三十张餐券,早餐午餐都可以,一张餐券一份肉菜餐。顾小五同宋二姨商议好,餐券以卤肉铺送的卤菜费用抵,每月结一次,多退少补。

    平日里书店也有抄书的活计,最多不过一百五十文到两百文一本,以一张餐券十文算,三十张就三百文了,实在很不错的价钱。

    学院的学生也多分成小团体,穷人家的孩子和穷人家的孩子抱团,听讲之后纷纷过来领笔墨纸砚,你抄哪一本我抄哪一本自个写到外面公告上。

    他们都是读惯了书写惯了字的,抄书不过是复习,就是学院藏书楼也有限制时间,晚上天黑不许在里面呆,怕点蜡烛着火,只有白天能抄一会。

    青山书院的藏书楼头一回这么多人,连山长都震惊了。

    十来天后,不少学子纷纷交书领券。手快的半个月能抄一本书,多的券没好意思卖给同学,孝顺的就给交到家里。

    有时候能瞅见年长的老太太拿四五张券领餐,道是孙子孝顺给的。好不容易搭着顺风车过来一趟,这好吃的饭食都领回去够一家人吃几天的呢。娃儿爹娘不好意思来,怕被同窗见到了丢娃的脸。

    随着书交来的越来越多,学生们看的书也越来越多,因为普遍大家能见的书已经抄完了。公告上的书名写了一面墙那么多。

    有那家里并不贫困的也开始参与进来,问他为甚?有成就感啊。书读百变,其义自见,抄书也是这个理,况且还能练字呢。

    中午赶着抄书的,干脆一群人每天轮流去拿饭食。汪萧脑子灵活,请他舅舅找个小子过来。专做什么呢?送饭!

    送一份饭一文钱。

    别小瞧这个,青山饭堂的名声已经出去了,又有卤味加持。最新主打的卤肉饭香的能掉鼻子,谁拒绝的了。没见山长的书童每日都来带饭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