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日军据点(第1/2页)  中国远征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运来开始给大家补习日语,他其实日语最拿手,在通讯连曾经特别学习过半年日语,至于英语只是顺便学些皮毛。一晚上的时间无论如何不够用,只能学几句最基的用语。就这也学不好,龚大牛学了大半夜,撒泡尿回来什么都忘了。老赵气得直翻白眼儿,呕心沥血大半夜,还抵不住一泡尿

    代书箱看看时间不早,让大家都休息,明天一早出发。

    夜里的野人山闷热潮湿,成群的蚊子围着人嗡嗡盘旋,伺机嗜血。大家受到的干扰却很,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驱蚊虫的叶子,捣烂后涂在身上驱虫避蚊。这个秘方还是从土著人那里学来的,派上了大用场。

    看着大家熟睡的样子,代书箱有一种沉重的责任感,他发过誓,一定要把大家活着带出去走印缅公路这个决定是他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的,虽然充满危险,却是目前最可行的一套方案。心里一直在盘算,如何把危险降到最低,脑海里预想着一幕幕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又预想着如何应对。不知不觉到了黎明。

    大家陆续起来,有的收拾装备,有的掩埋丢弃的东西,有的开始做饭。

    “连长,晚上没睡好吧,你的脸色很不好啊。”细心的猴子发现了代书箱的憔悴。

    “少废话,抓紧做饭,一会儿出发”代书箱没有正面回答。

    匆匆吃过早饭,一行人踏上征程,朝西南方向走去。

    莽苍苍的缅北大山被浓绿的原始丛林所覆盖,居高临下,宛若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起伏的山丘和山峰像极了汹涌的波涛。一条弯弯曲曲的灰色线条从远方伸向远方,将绿色海洋劈为两半,像一道伤疤,又像一条项链。这就是印缅公路,滇缅印公路的一部分。滇缅印公路从云南昆明起,至中缅边境的保山出国,经缅北重镇密支那到印度东北部的雷多。全长一千多公里,三分之二在缅甸境内。

    代书箱所的印缅公路指的是从密支那到印度雷多的一段。并不宽阔的公路围着山脚转来转去,一直淹没在远方。路面坑坑洼洼,弹坑随处可见,甚至偶尔还有报废的汽车躺在路旁。长长的公路上一片死寂,几十里未必会见到一个人影。很难想象这是一条连通中、缅、印三国的交通要道,只有深深的车辙还在,昭示着这里曾经无比繁忙。

    寂静的公路上走来一伙人,六男一女,确切地是六个日兵装束的人押解着一个西方女人。每人身上都带着日式武器,背包里装着日罐头,甚至还有一面残破的“膏药旗”。如果不是这些人嘴里时不时冒着中国话,很难看出他们竟然不是真正的日兵。

    这伙人正是代书箱一行人。赵运来装扮成日军队长,因为他的日语最好,其他人则是大头兵的装扮,瑞娜则装扮成俘虏,由孔昭强和猴子押解。七个人沿着公路一路向西。这就是代书箱的计划,三十六计中的瞒天过海。至于能不能闯过一道又一道关卡,只能看自己的表现,更重要的还要看运气。

    临近中午,代书箱告诫大家心,根据地图显示前方一千米处有一道关卡。“不要乱话,当心暗地里有人偷听。”代书箱告诫大家。

    印缅公路的重要性无需多言,日人在路旁设置暗哨再正常不过。如果因为在语言上泄露秘密,那就太不值了。

    大家默默无言,缓缓往前走。烈日下的公路很干很硬,杂乱的脚步声搅乱了人的心神,谁心里也没底,这样究竟能不能蒙混过关。

    终于,前方出现了几幢简易的石头建筑,像碉堡,路中央横担着圆木打造的拦挡,旁边摆着一排排的沙袋组成简易掩体。十几个日兵躲在掩体内,虽然手持武器,不过有些无精打采,估计是被烈日给折磨的。

    距离还有四五百米的时候,哨卡里的日兵发现了来人,嗷嗷喊着话。无精打采的哨兵们勉强端起武器,枪口对准目标。

    “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