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章 云阳,云阳(第2/4页)  重生之花月正春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直很不错,因为她知道,黎美婷的父亲和她的父亲,曾是高中同学,又同年入伍,虽然没有分在一块,但又年退伍,回来又都进了各自的村小教书,从霜的父亲和黎美婷的父亲当年一起参加考公办教师的资格考试,估计黎美婷自己不记得了,她小的时候,其实是到从霜家玩过一次的,那时候,从霜的父亲还在教书,母亲还没有怀二胎。

    陈老师并没有怀疑黎美婷的说辞,这段时间,早晚温差大,班里有好几个学生都感冒了,一节课,听到不少人打喷涕,听黎美婷这样说,就让她坐下,叫了谈晓薇,谈晓薇笑得有些无奈,要是陈老师刚才叫黎美婷的时候直接叫她,她还不觉得有什么,但现在黎美婷推了,再叫她,她心里就不太舒服,不过她是班长,觉得自己不好再推了,不然陈老师恐怕就会察觉出什么来,会发火了。

    这次月考的作文很简单,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描写自己的故乡。要求是文情并茂,生动有趣。

    谈晓薇走上讲台,从霜的试卷已经被陈老师挑出来,放在讲台上了,谈晓薇拿起卷子,翻到作文的地方,开始朗读。

    谈晓薇作为一个镇上土生土长的人,这次的作文,写的就是天云镇。她觉得自己的作文写的不错,得分也不错,只扣了三分。从霜的作文扣了五分,但刚才陈老师说了,这五分是为了压一压从霜的分数才扣的,而且作为这次作文的范文,显然是写的比她好。她没读之前,多少有些怀疑。她本以为从霜的作文肯定是写茶花村,但现在拿到了从霜的试卷,朗读后,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从霜的作文并没有局限在写茶花村或是天云镇上,作文的格局就比她自己的大了很多,文笔又好,难怪陈老师会说最开始要给从霜作文满分。

    从霜的作文以天云镇入手,讲了天云镇,侧重写了镇上的云阳矿厂,写了茶花村,写了流经这个小镇的岷江,借由岷江拓展开,写了这条河流给四川带来的滋养。写云阳矿厂的时候,写了八年抗战。布局巧妙,行文流畅,明明只是写故乡的体裁,硬是被她写出了更深远的立意来。

    “……云阳矿厂始建于1938年秋,当时全国抗战爆发,国民政府为了抗战需求,与英国合资,将原本用于山西西同的先进矿厂设备内迁,经多方考察,这个为了抗战而成立的矿厂,最后落户云阳村,矿厂里的初代设备,大多是英国制造,远渡重洋,辗转多地,经铁路和公路,再搭船,经长江入重庆,靠着纤夫们的肩拉背磨,来到了云阳,重新投入使用。云阳矿厂的矿石挖掘出来,经水路和陆路,运至重庆钢铁厂,炼成可用来生产武器的钢铁,为中华民族八年抗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年那些拉纤的纤夫,成为了云阳矿厂的第一代矿工……”

    ……

    “茶花村座落于岷江南岸,是一个丘陵地貌的小山村。岷江穿过成都平原,顺流而下,过嘉云县,流经茶花村,于茶花村与丰水村的交界处的马儿山有一个小回旋,再翩然而去,至天云镇口处,水势平缓,当年,云阳矿厂的矿石,正是在这里装船,顺江而下,去往重庆。这个码头,如今早已改作镇上的农贸市场,建国五年后,国家拨款,新修了从云阳村至西庙的铁路,云阳矿厂的矿石便由铁路至西庙,再搭船,去重庆。岷江过了天云镇,不多时,就到了清泉县的县城,若是继续乘舟,半天的行程,便可到国酒的故乡——宜宾……”

    “岷江流经至茶花村,在河心多处冲击出无人居住的小岛。枯水季,这些小岛,是野花野草的乐园。夏季发洪水,这些小岛全部都被淹没了。可水退后,小岛上的野花野草仍顽强地活着,它们就像中国广阔土地上的那些人民,无论遇到怎样的灾害,都不屈不挠,努力地奋斗着。到了秋季,江心小岛上那些各式各样的野花野草仿佛消失了,只有马斯草花大片大片地盛放,远远望去,仿若白云,偶尔有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