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1章 李功甫(第1/2页)  岁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仙界,三十三天大陆,大商仙庭河洛之州陈塘关,梁新预在成为关内侯李靖侯爷三子哪咤的内卫后,第二天便特意来到相处一周有余的师傅李捕头处吃酒。

    “新预,你初成仙卫便能有机会成为侯爵之子的内卫,实在是难得,不过为兄的便多说一句,你当谨记!”

    陈塘关辖区辽阔,不下于凡间梁新预曾经在华夏待过的半个华夏那么大,物产丰厚。

    今天第三十九天街轮到另一波仙卫巡逻,李捕头刚好有一天的空闲,便亲自下了后厨。

    一张茶几上,有灵鱼做菜,黍糠酿酒,杯箸两盏,李捕头和梁新预相对而坐,煮酒畅饮。

    “李兄但说无妨,弟当牢记。”

    “入了内卫,少看少说,守本分即可,万不可贪功冒进!”

    李捕头在陈塘关兢兢业业近百载,见过不少的风浪,虽然他资质一般,成为天仙后也一直不得寸进,不过因为心思剔透,也没有卷入太多的事端之中。

    “有一事相问,烦请李兄如实告知。”

    各自痛饮一杯,梁新预将自己的疑问说了出来。

    “弟初入陈塘关登仙台时,自知在仙界举目无亲,实乃游荡野仙,恰路过天街幸被李兄赏识举荐,成为一名在籍仙兵,弟不胜感激!”

    梁新预将酒斟满,对着李捕头先豪饮一杯。

    “多日相处,弟深知李兄并不是真的举贤若渴,不知小弟有何让兄看重的一点,望李兄如实告知……”

    李捕头刚端起的杯子便又放下,伸出箸筷,夹上一块刀鱼片入了口,便站起身来,去内室拿出一面尺长的方盒,放在案桌上打了开来。

    “新预,过来一看,一看便知……”

    李捕头小心的摸着方盒内的一幅帛画,神情温柔。

    “这是?啊!这气息……”

    帛画是丹青大师精雕细琢的佳作,里面写实的描绘出一个大家庭,人物有八个,两对夫妻,一个身着青衣的女子还有一双儿女,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的襁褓。

    “看来新预你确实见过我那妻弟的爱侣!她可安好?”

    梁新预激动的看着,略放松后回道“素贞姐在四十多年前已经升灵,现如今可能也在仙界的某地吧!”

    将帛画放回盒中,将盒子放回内室,两人的隔阂顿消,开始了攀谈。

    梁新预将自己的经历道来,又听李捕头倾诉自己的事情。

    原来也是功德的缘故……

    华夏靖康二年,宋都南迁临安,赵构称帝。

    当时的李捕头还是翩翩少年郎,刚成为钱塘县的捕快,北地的战火并没有影响南都的繁华,醉生梦死的官宦依旧在醉生梦死,路有饿死骨依旧在持续。

    那时节,贫患之家无贤子,有着捕快的皇粮可吃,李功甫一家还算安宁。

    值男大当婚的时候,有红娘牵线,父母作聘,媒妁当言,娶了贤妻许氏,乳名娇容。

    李捕快成家后,终于肯在立业上拼搏努力一把,两年后成为钱塘县的捕头,而妻弟许仙也在他们夫妇的帮衬下成家立业,娶妻白氏,唤名素贞,还有伴床丫头青青。

    钱塘县年年遭洪涝灾害甚重,李捕头年年参与救灾,与一众兄弟吃住灾区劳苦甚多。

    恰逢娇容产女之时,洪灾又起,又生起疫情,钱塘县令一病不起,李捕头临危受命,负担起协助治灾的重任,实际上却是主要负责的吏员。

    吏员,连官都不是,不过却对当地的风物十分的熟悉,是治理水患和灾疫最重要的角色,理所应当的,成为救灾的主力。

    当时还有两个重要的救灾成员,一个便是妻弟许仙,负责医药,另一个便是刚生产完的弟妹白素贞。也是那一场救灾让他真正的意识到仙术的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