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八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1/2页)  我只是个匠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路宽度不达标吧?”车上,宗冥看着勉强够一辆车开过的水泥铺装路面问道。

    “嗨,能修到这样已经不错了,再往前点水泥路都没了。”坐在副驾驶位的当地乡领导说,“毕竟陈坪地方实在太偏远了,修这条路虽然大头由财政拨款,但一部分沙石还得当地人出。路一长,消耗的沙石、混凝土就要的多,当地人舍不得,就提出缩减路的宽度。”

    “这样的路别说泊车了,稍微宽点的车一辆过都够呛。”宗冥皱眉头道,“国家规定的乡道宽度标准是多少来着?5米?这估计连4米都不到。”

    “标准是标准,也要结合地方实际嘛。”乡领导道,“要想富先修路这话是没错,可对陈坪的村民来说,光是修这路都修不起,还没等致富呢就要因修这条路陷入赤贫。”

    “村民们意见很大,咱们当局也没办法啊,只好商量着缩减宽度了,反正这村穷成这样也基本上不存在要泊车的情况。”

    “陈坪村的人平时外出一般坐什么交通工具?”

    “摩托车啊,就这两轮的玩意全村也就那么几台。一般不赶时间的话都是走路到那前边路口,再搭小面包车,那样比较划算。老实说,我也是大山里出来的,但我第一次去这村调研时还是吃了一惊,这都什么年代了,村里还有住茅草房的!”一个扶贫干部诉苦水道。

    “这都8102年了,还有住茅草房的?”宗冥表示很惊讶。

    “什么?你说多少年?我咋没听懂。”这个扶贫干部不清楚现在网上流行的梗。

    “小宗同志是说,这都太平盛世了,华夏都要朝着发达国家迈进了,怎么还有这么穷的人家?”一个年轻的扶贫干部“翻译”道。

    “我是搞不懂你们年轻人的东西,反正我只知道,只要华夏一日还有住茅草房的居民存在,就不可能达到“发达国家”这一目标。哪怕被评上了发达国家的称号我也不承认!”该扶贫干部倒是有点“愤青”的潜力。

    “得了吧,你承不承认又不重要”旁边人取笑道,“不过你这话说的,我还是挺赞同的。”

    在谈天侃地中,车终于开到了水泥路的尽头。

    “嘿,到了这地段村里倒是愿意出沙石了,这路铺的比水泥路宽多了吧。”刚刚那位忧国忧民的扶贫干部道。

    “这就是愚民思想啊,放着当局援助的好路不修,非得自己搞,有这些沙石,都够前面的水泥路加宽一两米了吧。”某个扶贫干部感慨道,“同志们,看来我们的工作很艰巨啊!要想扶贫工作顺利完成,还得从转变思想入手!”

    “这是典型的小农思想啊,放在如今的时代是肯定要不得的,若不尽快转变思想,哪里跟得上时代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又一名扶贫干部严肃的说道。

    宗冥:???所以这些人是怎么透过现象看出本质的?仅仅凭着一条路就得出这么多结论,怪不得当基层干部呢——身居高位者思考问题从统筹全局入手,占了上帝视角;只有职位不够高的才死抠细节。

    作为spc的正式专员,从战略角度看地形是宗冥应当掌握的基本“战术视角”。

    他看不出什么“小农思想”、“愚民思想”,他只能分析出一点:路修成这样,易进不易出。

    车开进来容易,前面一直走的水泥铺装路面,后面才开进沙石路;而要想出村,必须开完沙石路才能到狭窄的水泥路……这时候只要路上出现一点“塞车”的情况,就被拦在那动弹不得了。

    如果是放在兵家险要之地,这种设计合情合理;而若是放在普通小山村——那未免太故步自封了吧?

    虽然很多地方的村子也是水泥路修到一半就没修了,但一般要么是资金紧张,要么是没有修的必要。

    而陈坪则不然,首先明确一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