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五章 宣战(第1/4页)  重生美利坚之帝国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以亨利为首的一群好战派等着开战的机会已经等了两年多,机会终于来了!

    1917年2月1日,威廉二世被英国的海上封锁逼得快疯了,尽管在东线战场打赢了俄国人,但并不能改善德国的处境,因为俄国的地盘太大了,只要尼古拉二世不投降,德军就算打下华沙、打下斯摩棱斯克、打下基辅,甚至打下彼得格勒和莫斯科,也一样是没有任何意义,而且打下的地盘越多,德军要往里边填进去的军队就越多,而在西线多次大规模的血战之后,德军的兵力已然不足。

    屡经兵火的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农业已经被摧残,要恢复生产粮食至少也要一年,可是俄国人不投降,这一年的时间就不会存在,德国就不能从占领区获得粮食补给。

    战前从美国得到的通过“土地换资源”计划的物资更多的还是各种金属、机器和油料,食品并不是主要的,仅占计划的5%左右,并且还是以高级食材为主。现在看来这点食品还不够德军东线部队一个月的消耗。

    德国国内经过两年半的战争,农业也是大量减产,战略储备已经降到危险的红线了。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趁1916年2月开始的凡尔登战役给法国和英国军队造成的重大损失,向英法提出了和平谈判,但战争进行到这种程度,无论英国还是法国都不可能赞同,两国政府都以最坚定的演讲表示了将战争进行到底的宣誓。

    在这种情况下,威廉二世只能再度开启“无限制潜艇战”。

    而此时的美国已经通过两年多的时间反复宣传,将舆论引导向了战争。

    亨利还用笔名发表了一篇文章,主题就是美国应该采用什么态度对待欧洲的战争。这篇文章不是从工厂主和公司老板的角度说话,因为大量看报纸的普通纳税人才是真正是亨利需要影响的对象。至于那些大老板、小老板,呵呵,他们现在都利用战争在发财,如果欧洲和平了,他们挣谁的钱去啊?!

    受到类似的文章影响,美国舆论也开始倾向参战,现在美国和英法两国的贸易额激增,对德国的贸易额从战前的2亿美元已经降到1916年的100万,可有可无了,而且英法还以德国潜艇的威胁为理由,在美国发行了大量的国债。

    亨利在自己的文章里就强调了,如果英法战败,美国的战争债券将变成一张废纸,所有的美国人都将为这张废纸埋单,他们就将失去工作——工厂主破产了;社会治安也会越来越坏——失业的人越多,政府就需要进行更多的救济;而工厂主的破产让美国政府的财政收不到税,政府也会破产——没有人会去救济失业的人;得不到救济的人里就会有人铤而走险,去抢夺必要的生活资料——其他人就可能被伤害......

    总之一通推理下去,无数的普通人都信了!

    和平总统威尔逊被民意裹挟着,开始转变对欧战的看法,开始寻找正义的宣战理由。

    威廉二世再度开启的“无限制潜艇战”,让威尔逊看到了曙光,可是这还是不够啊,美国人还没有再次被伤害呢。

    就在这时,同样被战争熬疯了的德国外交部长阿瑟·齐默尔曼想出了一个荒唐的主意,拉拢墨西哥为盟友,迫使美国加入同盟国,否则就支持墨西哥向美国宣战!

    尽管开战之后德国与美洲联系的海底电缆就被英国人切断了,但德国还是争取到了中立的美国的同意,利用美国的海底电缆绕道美国与美洲其他国家的大使馆进行联系。

    这部分海底电缆是通过英国最西南的兰兹角的,英国人有监听电缆的传统,怎么可能放过这一条,即使这是属于美国的电缆。而美国也一样,即使不仅要求绕道美国的德国电报,要给美国政府一份明码的电报副本,但对于德国的密码也一样非常地重视——自开战起就在不断进行破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