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一章 破灭的希望(第1/3页)  重生美利坚之帝国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来临还真不是哪一个国家处心积虑设计好,等着他爆发的。这里面充满了意外和不情愿,因为不管是德国还奥地利,不管是俄国还是英法,谁也没有想到那么快开战,都想再多做一些准备、再多积累一些底牌,所以萨拉热窝枪声响起之后,各国用了近乎一个月的时间在犹豫,而没有立刻付诸军事行动。

    最终还是孤苦伶仃的老皇帝弗兰茨忍受不住自己疯狂的报复心理,开始一场覆灭了欧洲大多数王室皇家的大战,这恐怕是老皇帝没有想到的。估计,弗兰茨约瑟夫有点“我死之后哪管他洪水滔天”的感觉吧。

    不得不说,老牌国家的军事思维确实是落后了,不仅在轻武器方面、在重火力方面,在军事作战思想上也落后了,当然,这也是美国人有了亨利这样一个金手指之后的看法。就连德国,在多次与美国同行的对抗当中也获益匪浅,不说作战思想,改变最直接的就是军队装备的改善:重炮和重机枪。

    有了众多改变的德国军方对自己的战斗力也随之更加自信,原本就有轻视英法军队的意识,这一下要加个更字了。

    不过战争进程的表现并不像德国想象的那样顺利,即使德国军队得到了加强,但法国毕竟是在本土作战,无论是地形地势,还是后勤补给的距离,都比德国来的要优越,再加上英国远征军在兵力上的补充,这就让协约国军队在兵力数量少占据了上风。

    不同于德国的精兵政策,英法两国都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可以补充普通炮灰的人力。法国有阿尔及利亚,可以有大量外籍军团参战,而这些外籍军团的士兵的战斗力往往比法国本土军队的战斗力更强。

    而英国的海外殖民地的数量和人口都更多,仅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就为英国提供了7个师的兵力,更不用说还有印度、埃及,这些南亚殖民地军队中最出名、战斗力最强的就是廓尔柯士兵。

    别忘了,德国需要两面作战,东线还有无数灰色牲口的俄罗斯士兵,一战初期和中期俄军一共动员了超过600万人,这种巨大的人力方面的压力,导致了德国无论东线还是西线都不能迅速打开局面,让战争拖入了僵持,并最终消耗殆尽的德国丢掉了一切。

    但开战初期的德国不这样认为,因为开战初期,德军的进攻速度让英法军队无从招架,纷纷败退,让德军看到了胜利的机会。然而俄军的参战,让德军开始进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也让英法联军获得了难得的喘息。布置起来堑壕防御工事的英法军队就不再是德军能够速胜的了。

    当德国在东线稳定了东普鲁士的局面之后,重新组织力量发动对巴黎的进攻之后,尽管英法联军还是不断被德军击败,但往往是败而不溃,德军的俘虏并不是太多,相反的是,德军的后勤补给线越来越长,补给越来越困难,而且长时间的作战让士兵非常疲惫。

    作战状态下的行军不像非作战状态下的行军,士兵们要始终集中精神,否则不经意之间就会被不知道哪里飞来的子弹、炮弹送回上帝的怀抱,这种精神消耗是非常巨大的。再有一个,作战时,往往士兵们的情绪是最激动的时刻,人体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以保持状态,但交战结束,士兵的应激状态退去,人就会感觉非常的疲惫。这样,开战后不断进攻中的德军不仅要承受精神上的疲惫,同样要承受肉体的疲惫,而且是得不到缓解的疲惫。

    这种状态导致德军进军到巴黎附近的时候,再也承受不住,在遇到加利埃尼指挥的法军第六集团军的侧击之后,原本最精锐的德军很轻易地被击败,不是德军战斗力不强、精神意志不坚决,而是实在是身体支持不住了。

    从克鲁克的德军第一集团军发动烈日要塞的攻击后,第一集团军的士兵就没有休息过,总是在不断的行军、进攻,行军、进攻当中渡过。截止到9月2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