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九章 猪队友和神对手2(第1/3页)  重生美利坚之帝国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其实德军之中不仅有猪队友一样的将领,同样还有猪队友一样的盟友。曾经盛极一时的哈布斯堡王朝就是第二帝国的猪队友。

    哈布斯堡王朝的盛衰史不如说是一部联姻史,就好像大英帝国的维多利亚女王被称为欧洲的老祖母一样,老欧洲时代除了法国一个大国成了民主国家,其他列强不是王国就是帝国:意大利王国,荷兰王国,比利时王国,西班牙王国,葡萄牙王国;大英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俄罗斯帝国......可这里边的荷兰、西班牙、匈牙利、意大利都曾经是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国家。

    而大英帝国做的比哈布斯堡家族成功多了,人家联姻不像哈布斯堡家族那么目的鲜明~就是通过联姻获得该国统治权;而是潜移默化地让这些国家对自己认同,比如德国人就给英国打过上百年的工,这能算英国的成功之处吧。

    所以,一开始奥匈帝国实际就处于衰退的过程中,而英国此时势力正盛(由盛转衰啊,哈哈)。这场实际上是两个家族体系的战争,一方是国势达到顶峰的温莎家族(德系),一方是不甘心没落的老牌贵族,都是曾经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后裔。这两方的战争不如说是是在争夺欧洲的正统统治者的地位。不过争夺的结果不如人意,双方两败俱伤,再也无力干扰美国的崛起,并最终在二战之后世界霸权旁移。

    为什么说奥匈帝国是猪队友呢,主要是在一战中,奥匈帝国的地位和作用就像二战的意大利,都属于出力不小,收获很小;能力不强,要求救援很多的国家。

    要说奥匈帝国的弗兰茨皇帝还是很用心的想打几场胜仗的,所以以狮子搏兔之态势派出重兵要一下子压倒塞尔维亚,投入了超过50万人的兵力,面对的是塞尔维亚的野战部队24万和后备役部队总共不到40万人。

    塞尔维亚刚刚经过巴尔干战争的消耗,除了不缺打过仗的老兵,其他什么都缺,枪少弹少装备差,国家总人口只有300多万人,拼了命也就能攒出40~50万军队。

    奥匈帝国人口众多,仅仅第一次动员就能就能拿出200多万兵力,比塞尔维亚全国的男性还多,装备精良,弹药充足,以众击寡的情况下获得胜利不难。

    不过事实是,奥匈帝国的军队中有多个民族,语言也各不相同:匈牙利人、奥地利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波兰人、克罗地亚人、意大利人、罗马尼亚人、塞尔维亚人、斯洛文尼亚人,这是主要民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3%的,还有很多一些人口更少的比如北斯拉夫人(俄罗斯裔、乌克兰裔等),这些不同民族开始时还是不同民族单独组建至少是团一级的部队,到了几次作战失利后,大批征兵使得这些不同民族的补充兵被直接编组进了连队,于是一个连队说着20余种不同语言,闹哄哄的连一个简单的作战命令都要10几分钟才能传达下去~~需要很多翻译转述啊,不然士兵听不懂——据说整个奥匈帝国只有皇帝陛下弗朗次约瑟夫能说全奥匈帝国所有民族的语言,这种混乱,谁来指挥谁麻爪啊。

    还有,奥匈帝国的指挥体系也是一样的混乱和臃肿。本身奥匈帝国就分帝国的国防军和地方所属的防卫军两大体系,前者直属皇帝,后者归属地方议会。而国防军还要分成奥地利和匈牙利以及波西米亚三块,分别由皇帝兼领以及匈牙利、奥地利两个王国防卫部指挥,然后再汇集到帝国战争部管辖、帝国总参谋部指挥。

    最重要的还有,哈布斯堡家族所领导的国家在历次欧洲大陆战争中胜少败多,使得国家内部的凝聚力大大的丧失,尤其是普奥战争后匈牙利还是弗朗次皇帝陛下通过谈判才使之留在帝国之内的,所以哈布斯堡家族对于地方统治机构疑心重重,总是担心地方分离主义高涨造成帝国解体。于是总想在军队方面通过种种手段加强国防军的忠实程度,但这种努力在大战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