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一章 疯狂的年代(第1/3页)  重生美利坚之帝国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08年开始,美国人在贵州和四川大力建设工厂,截止到1909年年底,攀枝花共建设发电用水库两座,单台是3500kw的水力发电机四组,每组四台,共计16台组56000kw的发电量,足可满足攀枝花钢铁厂前两期的设计规模(一期电炉一台5吨;二期电炉四台,两台5吨,两台10吨),预计不仅能满足四川铁路的建设,还能有大量产能富余。

    当然,水库没那么快建成,只是现在发电所需的机组和炼钢所需的设备均已到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水库建好,发电机组安装调试到位,美国在华夏的布局就可以说完成了一半了!剩下的一半就是和炼钢配套的军火工厂了。

    不过,为了安全起见,以亨利为首的美国财团们并不打算在辛亥革命甚至一战结束前建设军火工厂,因为笃定德奥联盟必败,准备接收德奥大量二手军工设备时,是花不了多少钱的。

    要知道德奥使用的武器装备与英法两国是不同的标准,到时候作为战胜国的法国一定会为了清除德国的军工企业而痛下杀手,可是拆除的德国设备对法国来说就是一堆废铁,就连收缴的德军武器到时候法国人都不知道怎么处理,这就是亨利等财团用废铁价收购的时候,直接转移到华夏的话,绝对能挣出奶粉钱了。

    而从1918年一战结束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间二十年的时间,有了从德国拆卸过来的二手设备,相信能够在华夏的大西南建设起足够规模的军工企业,即使不能达到前一个时代德国的军工制造水平,只要达到一半,华夏军队的装备水平就能提升至少一个级别;即使华夏军队的组织训练不合格,吊打不了小日本,至少能比原本历史上华夏一半以上的国土沦陷要强出太多吧?

    这是理想情况。亨利深知这个时代华夏的内斗是如何的激烈,也知道那些军阀们的操守是如何的草,但是,不管是增加华夏军队战斗力是拖住日本的主要精力,还是给日本带去更沉重的损失,甚至于迫使日本提早对美国和东南亚的英法势力动手,都是符合美国的既定战略的。

    还有一点,亨利记得当年红色军队巧渡金沙江时经过云南会理,这里距离攀枝花并不远,如果到时候透露点消息,告诉红色军队攀枝花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军火工厂的话,不仅能补充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弹药,还能动员不少专业的军工人才参加红色,那么未来的华北敌后战场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呢?亨利表示很期待啊。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1908年、1909年、1910年都成为了历史。1911年的到来,使得华夏的革命拉开了大幕!

    面对汹涌而来的革命大潮,不仅华夏国内陷入了黑暗前的混乱,就是国际上的列强们也是一片混乱,不知道该如何干涉华夏的政局。

    华夏太大了,土地面积上千万平方公里;国民人口数以亿计,虎视华夏、觊觎这个庞大市场的国家太多了;距离世界政治中心太远了,想干涉派军队过去太费劲了;欧洲分裂成两大阵营,协调起来太吃力,而且欧美列强谁都不愿意让日本这个撮尔小国在华夏占大头,所以,在华的各国使节就尴尬了。

    历史在这里没有走向岔路,依旧是袁世凯通过种种手段掌握了北洋军队到南方“平叛”的节奏,不过即使有了大量美国产军火供应,北洋军对武汉三镇的进攻还是像原本历史上一样吃力,不过就是自身的伤亡比原本历史少了一些。原因说出来不值一提,美国人向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出售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向南方以张之洞为首的封疆大吏们一样也出售了大量军火装备,在这个历史节点上,双方还是半斤对八两。

    一样的7.92mm口径制式步枪、一样的11.43mm口径的马克沁机枪、一样的75mm口径的仿克虏伯山野炮(克虏伯授权生产,1903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