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的苏丹宠臣哈桑财政大臣,说服了土耳其苏丹,加快进行巴格达铁路的建造,而德国和奥匈帝国将支持土耳其收复失地。
这样,巴尔干半岛的火药桶基本成型,不过还没有填满火药。
英国看到德国加入巴尔干与土耳其这盘棋,一看打不过,加上威廉二世雄心勃勃想建造总吨位世界第二的公海舰队,在海上成为威胁大英帝国统治地位的挑战者;在陆地上,法德之间因普法战争而结怨,法国一心复仇;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于是英国拉上法国就可以制衡德国——协约国隐隐成型。
既然三国协约成型(1907年完成一系列的协约签署),那么巴尔干各国背后的支持者就全部浮出水面,现在就等各国军队训练装备完成了!
由于塞尔维亚等主要巴尔干国家新独立不久,一切都在百废待兴中,一时没有钱买装备,与土耳其的开战时间就拖了下来。历史上直到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才爆发。
战争爆发之后,老迈的土耳其被几国揍了个满头包,失去几乎所有的欧洲领土。
不过,巴尔干几国加上希腊,好景不长,保加利亚又因为出海口问题与塞尔维亚等国发生矛盾,战争再次爆发!结果,保加利亚被揍了个鼻青脸肿,不仅土耳其得了一些好处,塞尔维亚成了最大赢家,领土扩张了近一倍,成了扎进奥地利的一根刺,同时也迫使保级利亚加入德奥同盟,去寻找靠山。
1913年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束,也成为一战的导火索,现在就等塞尔维亚将它点燃。
然而,1907年整年都没发生什么战争,就连局部的小冲突都没有!
没有冲突,世界和平,对于美国、对于亨利其实也不是坏事,可以排除各级军官组成交流团到欧洲列强那里进行访问,不仅可以了解各国军队的训练、装备情况,还可以熟悉各国的战斗战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比较才能知不足、有进步。
1907年4月,亨利夫妇率领一支由海陆军军官组成的30余人的军官团访问德国。此时亨利的军衔依旧是中校,不高也不低,既能做到级别合适,又不让协约同盟双方感觉过于重视,符合亨利低调的要求。至于参加的军官,其他最高也不过是少校~嘿,亨利又把马歇尔带上了。说句题外话,有芬斯顿将军的推荐和亨利的保驾护航,古巴一战之后,马歇尔顺利晋升少校,比原本历史早了十几年。同时,亨利也告诉马歇尔,让他准备在少校军衔上多呆几年,至少美国不参加一战,就不要想再晋升了。
还是那件事,和平年代,以美国国会的尿性,不解散军队就不错了,晋升就等着玩儿吧。
对于美国人派出的军官团,威廉二世和他的总参谋部谁都没有当回事。美国远离欧洲大陆,和欧洲各国没有本质上的战略冲突,最多是一些贸易关税方面的矛盾,通过谈判进行利益交换是能解决的,而且这方面美国与英国的矛盾反而跟多一些。还有就是,以美国现在总共30多万人的常备陆军数量来看,还不如一个欧洲的二、三流国家多,所以在欧洲列强眼里美国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土一流,工业二流,军队三流不如的路人甲。
当然,从外交礼仪的角度上讲,不管美国是几流国家,人家中校领队还带着夫人,德国这边也要对等接待,人员也要至少是中校,职务也应该符合亨利参联会的身份-一样出身德国总参谋部才行。
德国方面接待亨利的是目前负责训练和动员的总参谋部第二处的副手埃里希冯鲁登道夫,参谋约翰尼斯弗里德里希利奥波德冯泽克特和马克斯霍夫曼,海军方面是弗兰茨冯希佩尔,一位中校,三位少校。
看似德国方面没有重视美国访问团,但亨利知道啊,德国方面排出来的几位校官都是什么人啊?鲁登道夫不用说,泽克特和希佩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