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57章 册封(第1/2页)  王爷不和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朝中大臣别的不关心,这种天南扯地北的旷世爱情故事他们最感兴趣。龚衍提议要赐赵佶名分,朝中大多数大臣都支持这个举措。

    重点是高太后和小皇帝都见过赵佶,曾经有长达两年多的时间赵佶一直住在宫里。

    高太后寻思着这个提议未尝不是件好事,要是小皇帝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继承皇位的就是比小皇帝还要年幼的赵佶,而不是其他老谋深算的王爷。到时候大权还是掌握在高太后手上,她照样把持着传国玉玺。

    这种事情宜早不宜迟,尤其是现在赵佶落在泰王手上。京城早就得到情报苏远打下江西,泰王又跑来抢了苏远的权利。对于高太后来说,目前最名正言顺的事情就是把江西封给赵佶,泰王若还留在江西便是光明正大的造反了。

    我牵着赵佶的手,恭恭敬敬跪在汉白玉地面上说“臣赵佶、阖亲公主,接旨。”

    传旨的太监来得很及时,他铺开黄稠,高声念起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古者立王国所以卫京师,封诸子所以尊宗庙。朕初登基,可感上苍。圣仁广运,凡天覆地载,莫不尊亲;帝命溥将,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

    先皇十一子,赵戎,谨孝先帝,兄友弟恭,凝正气以渊深,禀五精而英秀。辨惠之性,言必有章,趋进之容,动皆合礼。

    今顺天意,册封赵佶为亲王,赐封号端;授赣江军节度使,加食邑五千户,赐封地江西。诸臣工辅之,以固朝纲

    钦此

    “臣接旨谢主隆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赵佶声音洪亮,他抬头看向宦官,眼中一片浩然。

    宦官合上圣旨,满面春风走上前说“恭喜王爷,贺喜王爷”

    我牵着赵佶站起身,赵佶大大方方接过圣旨说“有劳公公连日赴豫章传旨。还请公公滕王阁内一坐,待修正几日后再回京复命”

    “好说好说”宦官笑弯了眉眼,油光水滑地跟着赵佶走进滕王阁。

    这样的结果是我无论如何也没有预料到的,我以为哲别最多能给赵佶讨个名分,却不想高太后直接把江西划归给了赵佶。

    宦官送来工部新制的兵符,如此一来,泰王手上那块由晚枫自制的兵符便成了一块废铁。

    赵佶尺度拿捏得刚刚好,他虽然只有九岁,却丝毫没有张扬,他好似忘记了半柱香之前泰王还带着几个儿子戏弄他这件事。赵佶客客气气请泰王和几个堂兄回到大殿内,拿出一副地主风范。

    泰王的脸色黑到极点,怪也只能怪他把自己的野心暴露得太早,我的棋子还没有用完,他却已经无计可施。他在京城的旧党还没有和他对接上,他自己先一步行动,最终导致全盘皆输。

    高太后不是傻子,高太后只会留给泰王一次活命的机会。如今泰王将这次机会用掉了,他的全部身家性命便也只能就此断送。

    以后朝中没有摄政王,独揽大权的依然是高太后本人。下午苏远独自回京复命,事已至此,我们也只能主动向高太后投诚。

    我站在码头说“敬贤哥哥进京这段时间,我会替你照顾好李夫人的。”

    苏远看着宽阔的赣江,长叹一口气说“子不教,父之过你从未见过赵佶,但你从小就派天下最好的良师益友前去教导开化。赵佶还不满十岁,却胜过我那逆子百倍。”

    听到夸奖,我心里自然是有些小高兴的,但是我嘴上还是奉承说“步光其实很厉害的,你看他造的宫漏,一看就是出自大家手笔。只不过你对步光太过严苛,对他的成绩视而不见。”

    苏远摇头说“那时他心无杂念,自然能造出巧夺天工之物。如今他沉迷声色犬马,哪里还有半点读书人的样子。”

    我提议说“既然步光喜欢美人,那我再多送他两个美人便是。明年让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