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8章 铁头县令(第1/2页)  大明之风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静修道:“照这么说,余县令所在的黄梅县不是要多量出不少田地来吗?这里面肯定有虚假的成分呗?”

    余顺清点点头,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好像还想爆什么黑料,但想想,他又忍住了。

    张静修却不想放过,接着道:“余县令还有什么话要我带给父亲吗?”

    余顺清也不是完全肆无忌惮,什么都不怕。他将张静修往边儿上拉了拉,降低一个八度,压着嗓子讳莫如深地道:“咱黄州府最大的势豪大户是荆王……”

    这话其实说得已经相当露骨了。

    张静修道:“怎么?也是用的小弓?”

    “对他哪敢用小弓?”余顺清连连摇头,“像荆王名下诡寄隐瞒的田庄本来就多,就是正常丈量,人家也不乐意。这种小弓是专门用来对付小户人家的。这也是下官今天为什么一定要赶来,将这张弓交给张公子转交给你父亲的缘故。清丈土地政策虽好,可别到头来最后受苦吃亏的依然是穷苦人家啊!”

    真是个为民做主的好清官儿!难怪骨瘦如柴!有点像第一次见到董嗣成时的样子。

    张静修暗自感慨。

    余顺清苦笑一声,接着幽幽言道:“不瞒张公子说,咱若想闷声发大财,利用这次丈量田地的机会,也能赚上一大把黑心钱。”

    “哦?是吗?”

    “可不?就因为咱手里有两张弓,一大一小,清丈田地是千家万户的事儿,张公子你想想,谁不想自家田地少报一些?因此人上托人保上托保,纷纷使银子让咱高抬贵手用大弓丈量。这样的话,只要你肯用大弓,财源自然会滚滚而来嘛。”

    “没想到这么简单的一件事,父亲想着肯定大大的惠民,原来里头也藏着这么多的猫腻哈!”

    “张公子年纪尚小,没有做过官儿,当然不清楚官场里的情况,哪里会晓得各种各样的鬼把戏?”

    “其他地方也是这样吗?”

    “当然。”余顺清提了提嗓子,“小弓可不是咱黄州发明的,福建浙江那边先开始,咱黄州也是从别处取经学来的。清丈田地工作才开始施行,若不能开个好头,照这样发展下去的话,为了政绩,都用小弓测量,最后溢额那么多,而赋税是根据田亩而定的,将来不知要增添多少负担,最后不全落到百姓的头上吗?”

    惊天大黑幕啊!

    虽然张静修对历史上的“小弓测亩”有所了解,但此时此刻听到余顺清面对面地数落起这件事儿,心里头还是翻江倒海。

    很不是味儿!

    想着回京后一定要让父亲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否则真会像余顺清预言的那样,田地的亩数倒是增了不少,但里头的虚假成分也很多。势豪大户人家的田地数目或许不会增多,反而会因为用小弓测量而减少。增多的,只是小户人家的田地数目,最后买单的也是他们。

    这时,李承鹏又回来了,肯定看出余顺清来见张静修的目的,走到跟前问:“余县令,你想干什么?”

    余顺清一副桀骜不顺的样子,也不屌李承鹏这个指挥使:“李大人,我想干什么,你还不清楚吗?”

    “你是要将这张弓交给首辅大人吗?”

    “是。”余顺清摆出一副“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架势,铿锵有力地道,“下头当官儿的应该有责任提醒首辅,而不是像某些人,拿着朝廷的俸禄,只知道曲意逢迎,该隐瞒的瞒,不该隐瞒的也瞒。”

    明显有所指。但李承鹏也不介意,只是冷冷地道:“余县令,建议你不要这么做。”

    “可我已经这么做了,而且该说的话也对张公子说完了。”

    “据我所知,余县令所抱怨揭露的事,与清丈田地的实际意义相比,毕竟只是枝节问题。你这一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