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3章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第1/3页)  大明之风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原本空旷的秧坂田里,只有此起彼伏的蛙声和虫鸣。

    脚步声和说话声惊扰到它们的领地,青蛙纷纷“扑通,扑通”逃进水沟深处去,百虫噤声偷偷地观望着。

    农家合着一个秧坂,坐下来一起拔秧。

    张静修对农活儿并不陌生,前世他本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所以干活儿不在话下,可以手把手地教朱翊镠。

    朱翊镠看了一会儿,似乎瞧出点儿门道,跃跃欲试:“老张,拔秧简单,小菜一碟,看我的。”

    他用拇指和食指撮了几根,觉得秧嫩、泥软,很舒服。

    可没过多久,就感觉指尖痛,而且拔出的秧苗不少还断了,手里两把秧苗也是乱蓬蓬的……

    农家看了心疼,但也没作声,毕竟收了一锭银子,人家本来就是花钱买乐子来的,还能指望他们将活儿干好?

    不过,看着张静修有模有样,而且听他教授拔秧的要领也很在行,不禁感到奇怪。

    张静修道:“看着,拔秧两手底边儿需贴地,拇指要和其它四个指头配合,捏住秧苗根部,手腕力量水平方向拉,切记用力只往上拔,这样避免秧断。”

    朱翊镠试了试,咦,好像有点儿感觉。

    张静修接着又道:“待两手满了,看,像这样,先轻轻在水中洗洗秧根,左右稍微交叉叠放在一起,左手捏紧,右手抽秧,从中间扎牢,打上活结。看清楚没?”

    张静修说话间,手里一个偏亮的秧帚已经成型。他轻轻一抛,摆在身后的秧帚队伍中,与农户扎的一模一样,个个如同听话的小兵,列队恭候将军的号令,等着奔赴各自的战地。

    朱翊镠两眼放光,对张静修的佩服又加深了一分:“老张,你为什么啥都懂?”

    张静修微微一笑,用泥巴手指着自己的太阳穴:“这里,一个开启宿慧的人。”

    朱翊镠毕竟还是个孩子,佩服的同时也不服输,开始模仿张静修的动作,认真学习实践。

    约莫过一个时辰,天才亮开。

    朱翊镠只觉手指锥心的痛,抬起来一看,发现两手经过长时间的浸泡,皱巴巴的,个个指腹磨损得赤红赤红,两个小拇指都已经破皮流血了。

    “老张,你看。”朱翊镠扬起双手,带着几分抱怨,“哎呀,感觉腰酸背痛的。”

    “怎么?很辛苦吗?”张静修带着夷然不屑地道,“你一个小屁孩儿,哪有腰啊?”

    “咱还得体验多久?”

    “早着呢,看,天这才刚刚亮。”

    “他们每天都是这样起早干活儿的吗?”

    “废话!”

    这时农户笑着接道:“小朋友,今年气候还好,没有暴雨,没有干旱,没有蝗灾,若是往年,各种灾害,想干活儿都不成。对于我们这些百姓,有活儿干就是天大的幸事,起早摸黑算什么?”

    张静修笑道:“小猪同学,听到了没?吃苦,吃苦。”

    “太苦了!”朱翊镠一停下来,感觉饥肠辘辘,身体几乎趴在秧凳上。

    一看,就是没干过活儿的人。

    农户又笑道:“小朋友,我与你一般年纪时,每天还得挑稻来回跑呢,一担水稻,一百多斤,拔秧算是最轻松的活儿了。”

    “还最轻松?”朱翊镠咋舌。

    吃过早餐。

    说是早餐,其实只是每人一碗白粥。这还是农户家照顾客人,否则平时白粥都吃不上,只能吃泛黄的粗糠粥。

    餐后,人手一把镰刀,准备出门割稻。

    一望无际的金色稻田,朦胧的薄雾早已散尽,这个季节早上的太阳晒到脸上,已是热辣辣的。

    农家先去田埂上均匀地分好稻草绳。

    几个人一起要割五六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