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9章 决心请李时珍(第1/2页)  大明之风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反正父亲回信就三个字“你不行”,至于为什么不行,张静修也没能猜透父亲到底是怎么想的。

    “爹为何斩钉截铁地说孩儿不行?”

    “李时珍曾来京,当过太医院御医,那时爹刚回翰林院供职,认得他。此人年轻时,因为医好富顺王儿子的命,而医名大显。可据爹所闻,他从太医院离职回乡后,便开馆行医,潜心著述,像他这样的高人,怎会受你这个黄毛小子驱使?”

    张静修笑了笑。

    心想,爹只是据闻,可孩儿是据实啊。爹对李时珍再清楚,还能有孩儿清楚吗?

    上一世,孩儿就住在蕲州东长街上呢。走在东长街的街道,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药材批发店。

    只因东长街,是医圣李时珍的故乡。

    如今又叫作“博士街”,因为那一条只有五百多米长的老街,总共一百多户人家,却在新中国成立后走出了一百多位博士、教授,平均差不多一户人家出一位博士。

    惊煞世人!

    这可不是传说,而是事实。

    自李时珍之后,蕲州便有了“见人皆懂医,指草皆为药”之说。

    在上一世,孩儿自小就是听着李时珍的故事长大的,无论是蕲州的老师还是家长,都将李时珍视为学习的楷模。

    所以,爹与孩儿论及李时珍……

    嘿嘿,不是瞧不起爹,好像是真的不够格。

    况且,当下的李时珍,还远远没有达到驰名天下的盛誉。

    ……

    “你笑什么?”张居正似乎发现了这家伙眼中的不屑。

    “爹,因为你说的孩儿都知道。”

    张静修依然保持着他那招牌似的笑容,道:“不过,孩儿得为爹纠正一点,李公医好富顺王儿子的命时并不年轻,近四十岁了。”

    “你又知道?”

    张居正快要惊掉下巴,不可思议地望着眼前这个既亲近又感到陌生的儿子。

    想着刚才自己年轻时在香山上与高拱说的那句话,儿子知道已经是匪夷所思了。

    这会儿连李时珍都知道?而且还能纠正老子说的纰漏?

    太妖孽了吧?

    张静修笑道:“孩儿何止知道这些?还知道李公父亲李言闻,又名李月池,也在太医院供过职,因为早年生活贫困艰苦,不愿让儿子继续学医。李公十四岁高中秀才,可他像孩儿一样,本心并不热衷于科举考试,所以连续三次乡试均落第,于是决心弃儒学医,从此走上一条神奇又神圣的道路。”

    “你都知道他神奇又神圣,却想请他?不是痴人说梦吗?而且依据推算,李时珍现在已经六十岁了吧?”

    “没错,今年六十有一。”

    “那你呢?”

    张静修又是笑,知道父亲这是在讥笑自己:“孩儿虽然年幼,可与李公算得上有一些渊源,相信能成为他的朋友,因为孩儿知道他此刻最需要什么,孩儿能够竭尽全力帮他达成愿望。”

    张居正轻“哼”一声,也不知道儿子脑子里为什么会涌现出如此之多的奇怪的想法,之前是什么番薯、马铃薯,现在又是大谈特谈李时珍,还不知以后会折腾出什么幺蛾子来。

    但偏偏说得头头是道。

    虽然福建巡抚耿定向和左布政使劳堪尚未回信,可张居正总隐隐觉得世间上或许真有番薯、马铃薯这种东西。

    此刻谈及李时珍,儿子眼中更是满满的自信,而且句句属实,绝非信口开河胡乱捏造。

    可是,儿子才十来岁啊!与他的经验、阅历根本不相匹配。

    总不免让人怀疑。

    ……

    面对父亲的质疑,张静修不紧不慢地道:“父亲是不是觉得有点接受不了?孩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