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势在必得(第1/2页)  三国最强主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郭威在那里伸了半天手指,自以为运筹帷幄的形象很丰满了。

    结果,李天宝的一句“没有权限”,让郭威措手不及,手指也不伸了,问道:“那么,谁有权限呢?”

    李天宝道:“州郡一级有募兵权力。”

    郭威道:“那么,我们可不可以上书兖州刺史大人,请求自行募兵呢?”

    李天宝道:“试试吧。”

    郭威还不知道刺史是谁,一问,刘岱刘公山。

    郭威对刘岱的了解就是,这厮一言不合杀了乔瑁。然而史书又评价他说:孝悌仁恕,以虚己受人。这不是冲突吗?

    不过郭威对历史评价这个东西,现在不怎么感冒。陶谦的历史评价不也是孝悌仁恕吗?结果因为宴会上自己没敬他酒,就把他得罪了。这仁了吗?恕了吗?

    其实郭威是冤枉史书了,是《三国演义》把陶谦描述成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好人。没有哪本史书,评价陶谦是孝悌仁恕。相反的,《三国志》及《后汉书》都对陶谦没什么好话。《三国志》原话是:“谦背道任情:广陵太守琅邪赵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见疏,曹宏等谗匿小人也,谦亲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

    《后汉书》原话是:“徐方歼耗,实谦为梗”。

    大致意思就是,陶谦远贤人,亲小人,徐州这个地方之所以乱糟糟的,全是陶谦的错。

    郭威在那场宴会上实在是逃了一劫,真的有人因为陶谦以为他看不起陶谦而被羁押。

    那个人就是张昭,张昭被陶谦硬邀请出仕,拒绝。陶谦以为被轻视,把他拘押,为好友赵昱所救,才得以逃往南方。

    张昭没有一个好徒儿啊。

    这边于至得了李天宝的吩咐,打了一会儿腹稿,正准备落笔陈书,郭威出声打断道:“且慢。”

    又对李天宝道:“明公,不如不要提自行招募乡勇,改让刺史派兵来。”

    乱世人心难测,乔瑁也没做什么,只是不借给刘岱粮草,就被刘岱给杀了,郭威觉得还是小心一点好。

    兖州有50多个县,发现了黄巾踪迹,每一个县都震恐难安,每一个县都需要派兵保护,兖州兵力再多也难以分派,最终大概率会仍让县里自行招募,结果是一样的。

    李天宝无可无不可,一挥手道:“可以。”

    那么郭威为什么一定要自行招募乡勇呢,让州里直接派兵来保护不好吗?

    因为早有太祖总结出来的金玉良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谁的兵,也不如自己的兵好使!

    计议停当,已到掌灯时分,众人已经赶了一天的路,非常疲惫,李天宝下令各回各家,细则明日再定。

    郭威毕竟身体太差,比不得他们练武之人,早已疲惫欲死,也不强撑了,告了声罪就回自己小院了。

    于至找了个跟李天宝独处的空挡,拦住李天宝,拱手道:“县尊,主簿大人之计甚妙,不过似乎有些不妥之处。”

    李天宝心道,那你刚才怎么不说?不过还是问道:“有何不妥?”

    于至摸着花白的胡子,道:“下官从吏员做起,至今已十余载,还从未听过哪家衙门向个人借贷,若行此事,县尊威严何在?”

    李天宝倒没有感觉自己威严受损,刚想说话,于至又道:“县尊,下官有一计,可一石二鸟。”

    李天宝在等他说什么计策,哪知等半天没有下文,抬头一看,那于至昂头挺胸,微眯着眼睛,一只手摸着胡子,在那缕阿缕,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感情在等我相问?嘿嘿,我偏不问。

    于至缕了半天胡子,胡子都缕掉好几根,气氛渐渐尴尬。

    于至都快哭了,刚才县尊跟姓郭那小子可不是这套路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