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八十九章 筑基(第1/4页)  玄黄方真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会面过后,忌天这个分神附体并没有离开,而是就此作为与冥煞联络之人。而这个叫做马善德的分神附体,原本也是有修为法力的,但算不得十分高超,在冥煞眼中更是低浅了。

    经由忌天一番点拨,冥煞回到曜真城中考虑了许久,最后也还是要承认,眼下自己不得不依赖于郭岱留下的修行传承。

    冥煞所修炼的并不是灵根法,而是罗霄宗正传道法玄功,郭岱在混元金身中留下的入手门径,分为“专心、守一、止念”三大步骤。

    和罗霄宗师门尊长传授调教时,讲究调身、调息,最后才一步步落到调心境地不同,郭岱传法上来便是心性功夫,并且以有为入无为,再愚鲁平庸之人,也可大致做到专心一志。

    实际上普通人在什么时候最专心?往往是关乎生计的劳作与实事时,发动自我全部身心去劳作。但在郭岱看来,此等心境仍是有所依凭,并且是碍于生计温饱的不得不为,一旦松懈,专心之境便会退散。

    虽说方真修行可致长生,但并不是有这样的诱惑,人们就一定能够专心。更难的是,此刻的专心如同无可用功用力之处,会让初习之人茫然无措,根本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去专心。

    如果是别的师长来教,当然不会这样随口留下一句专心便不管事了,伴随这段修行,还会有如导引、吐纳、武功等等方式。这么做并不是简单地让门人弟子能够获得怎样的根基,而是方便弟子能够参悟出专心一志的境地,以便于不假外相形容,甚至在闲余无事,也可专心一志、守而不散。

    这样一来,便是入了“守一”境地。

    守一之境则更考验一个人的心性资质,因为此境全无半点巧妙可言,就是将此前专心一志的境界守持不失。比起有事专心,无事守一之境已近乎天堑,有无修行资质机缘,在郭岱看来就以此为衡量。

    甚至守一之境不仅仅是修行入手门径,也是未来种种更高深成就的根基,守一之境越沉稳,日后炼就正法元神的心念定力则越深。

    同时,守一之境也是划分有为无为的界限,由此亦可延伸出两条截然不同的修行道路,虽然说不出孰好孰坏,可方真道众最为推崇的还是无为法。

    无论专心亦或守一,本质上都是用心用念用功,是有为修法,若要入无为修法,便要进入不守自守的境界这也是止念之境最高层次。

    专心一志、不守自守,如此息心止念,内我澄明。

    实际上止念之境,绝不仅限于修行入门,哪怕未来修为境界不断精进,方真修士也需要时常息心止念、内守元神,如此涵养精神、长葆气息,是长生久视之基。

    而越是近于道法自然、无我无相的无为境界,止念之功则越高明,精神气机涵养恢复则越快,内在自我越饱满充盈,是施展种种妙法神通的绝佳前提。

    当然,要一步达到此等无为止念之境,一般入门修士根本做不到,所以许多宗门会立下诸般戒律,以至于行走坐卧、起居饮食、言辞耳目,都有各种要求限制。

    世俗凡夫不解修行真意,误以为此等戒律要将人约束成无知无觉的土石,实则这都是为让修士入证无为止念之境。

    实际上当有息心止念的功夫时,正法元神便已初有显现了,随后就是要小心守持心境、内视返照,已达元神清明常驻的境地。

    金丹道所谓火候,其实便是专指此境,最高妙崇正的火候,其实是无所谓火候,因为到了无为止念之境、元神自然澄澈显现,但凡有一念虑及火候云云,便是有偏差了。一念生随之诸念起,往后心猿意马不可约束,千头万绪因此交迭,是为“走火”。

    方真修行不是一帆风顺的,自我身心一入世间,内外各种沾染,已不复先天之妙趣。但同样,修行中的种种劫数障难,其实都是考验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