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8章 荒唐的廷议(第1/3页)  鬼话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辛明呆住了,袁应泰是废物,赵兴邦也没好到哪去。赵兴邦擅长阿谀奉承,萨尔浒之战万历心疼内帑的钱财,让前线尽快战斗,免得浪费钱粮。赵兴邦揣摩帝意,用红旗催战,一天发好几面红旗到辽阳,结果,明军仓促出击,也成了明军惨败的一个因素,这就是萨尔浒之战中有名的“红旗催战”。这人去辽东能比袁应泰强?袁应泰没本事,也算有个气节,他恐怕二者皆无啊!

    方从哲不知道辛明的想法,他微笑道:“圣上特旨,一会儿廷议,让你也参加,说你了解辽东情况,嘿嘿,你一会儿只需一同发言支持我就行了。”说完唠叨起来东林党之坏和赵兴邦去辽东之后的好处。

    辛明只是怔怔的不语,他心中悲哀,这改变历史轨迹,为什么这么难啊!历史固执的再次按着原来的轨迹行进,自己能改变它吗?

    过了一会儿,朝臣陆续走入朝房,向方从哲行礼。因为皇帝不来,所以由方从哲主持这次廷议。一共二十多位朝臣,穿着朝服,面容严肃,有内阁、六部,御史台,大理寺等重要部门的官僚,囊括了大明朝最成小挫折。还怀私中伤抗倭英雄邓子龙,污蔑他贪污军饷。以至于邓子龙为国捐躯之后,好久得不到平反,都是赵兴邦带领一群言官的杰作,后来被查实,他们的丑态才暴露。当时一群言官都受到处分,唯有赵兴邦是方从哲的心腹而得免。

    “至于萨尔浒之战当中,红旗催战的大名无人不知,哈哈!如果败军之将也算知兵的话,那这世上知兵的人也就太多了。”左光斗毫不留情的说道。

    方从哲看己方辩论不利,只好自己开口道:“百战百胜的将军能有几人?谁不是从失败中慢慢吸取教训的,上次败绩,焉知这次也失败?”

    赵南星冷笑道:“首辅此言差矣!刚才毕大人说兵凶战危,需要谨慎。你们不晓得杨镐经略一败再败,现在还在诏狱中候审?哼,这就是前车之鉴。”

    “他是杨镐,我是赵兴邦,他败了,我就一定会败?岂有此理?”

    杨涟大声冷笑道:“当然会败,因为你们都是一丘之貉。”

    “你的‘一丘之貉’是说谁?”好几个浙齐楚党的人一起站起来怒目质问。

    东林党这边也不甘示弱,站起来好几个人嚷嚷,“谁是一丘之貉,以权谋私,结党害国,谁自己心里清楚!”

    登时七嘴八舌,乱成一团。

    “听我一言!”方从哲,高声喝道,待到众人止声,他才恢复平时柔顺的音调说道:“既然各执一词,推举不出来人选。就让袁大人和赵大人一起发言,讲一下此去辽东如何治理,面对女真人的挑衅如何应对,记录下来之后,呈给圣上。圣上智慧超人,定会有一个好的选择。”

    听到要让皇上做选择题,众人才停止争辩。袁应泰先发言,只见他站起来,轻轻捋着胡须,从容道:“古人云‘心平则气和’,咱们做臣子的不论做什么,重在养气。辽东之所以战乱,也在于这个‘养气’不足,所以平定辽东,重在‘养’字。”

    辛明听得直皱眉头,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中国人讲事情,不喜欢直入主题,总喜欢卖弄一些文采思想之类的,来显示自己的高明。

    袁应泰继续讲述具体策略,“我提出四‘养’之法,首先是养民。先圣大禹有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养民就是养育人民,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懂得礼义廉耻。要把辽东子民看成自己的儿女一般,善待他们,不但对辽民,对所有民族都要一视同仁,善待安抚他们,我听说,赵、潘将军对当地蒙古百姓多有防备,甚至不让他们进城,这就不是养民之策……”

    只听第一条,辛明心中就痛骂起来,历史上袁应泰守沈阳是怎么丢的,不就是被城中的蒙古百姓,里应外合,轻易破了沈阳吗!后来史书上给他四大大字的评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