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6章 东林党人杨涟(第1/4页)  鬼话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片刻功夫,带领车队的亲随刘大忠进屋来回报主人,只见他风尘仆仆,又黑又瘦,一见到刘挺立刻跪下,还没说话,眼泪先滴落下来。

    “老爷,家乡的百姓太惨了!”刘大忠把一路见闻给二人讲述。家乡西河的水利堤坝年久失修,无人管理,淤塞的特别厉害。正赶上今年冬天气候异常,雨水特别大,西河决口,洪水淹没千里良田。现在水患已经退去,但百姓今年的收成已经完了,数十万百姓缺衣少粮,无家可归,刘挺虽运去了十多车粮食,也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刘大忠拿出一团黑硬的圆球,给二人看,原来灾民没有粮食,只能把泥巴和着野菜吃,这东西别说人,就是牲口吃了都胀肚死了。一路上满地饿殍,千里哀鸿。最可怕的是水患之后,紧跟着就是大疫,朝廷要是再不管,只怕家乡就要变成无人区了。

    刘挺听了,连连唏嘘,他已经给朝廷上奏折了,朝廷也免去了灾区今年的赋税,可这有什么用处?关键是朝廷必须拿出银子来救济灾民啊!让朝廷拿钱的事向来都十分困难。辛明一想万历皇帝那副爱财如命的样子,心中不禁替这些灾民悲哀起来。

    刘大忠又拿出一幅画,原来是当地士绅画的饥民图,想让刘挺呈给圣上。看图上饥民各种各样的惨状,衣不遮体,瘦骨嶙峋,有的乞讨,有的在寒风中冻饿而死,更有凄惨的易子而食……

    刘挺叹息一番道:“正好把这幅图给杨涟,他是言官,有资格把图呈给圣上看。”

    于是,辛明和刘挺骑马出门去拜访杨涟,路上,辛明问刘挺,“咱们是带些礼物,还是送银子?”

    刘挺一笑,道:“弟弟千万别想着送礼,哥哥当年抄家就是前车之鉴。这帮东林党人都属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的,不爱钱,不好美色,威逼利诱全没用,一会儿,你到他家就知道了。”

    说完在一个路过的集市上买了一条鱼、一块肉。辛明大奇,给官送礼,只见过金银珍宝,古董字画的,还没见过送鱼、送肉的。

    二人到了一个偏僻的小胡同,十分狭窄,二人只好下马,牵马走进去。到了一户人家前,刘挺拍门。辛明打量这大门围墙十分普通,就如平民百姓家一样。

    一个年轻人过来开门,这年轻人十七八岁的年纪,眉清目秀,但穿的很破旧,一身青色长衫,洗的发白,都掉了颜色。大冬天的十分淡薄,冷的直搓手。

    辛明以为这是杨家的门童奴仆之类的,岂料这年轻人对刘挺叩拜下去,道:“小侄拜见伯父。”

    “之言请起!”刘挺伸手把这年轻人扶起来,原来这人是杨涟的二儿子。杨家并没有奴仆丫环,杨涟和妻子连同五个儿子挤在这个大院子当中一起住。

    辛明十分惊讶,杨涟是七品给事中,虽然品级不高,但好歹也是个京官啊!动不动就敢弹劾首辅、外戚、权贵之类的,怎么这么穷。想当年自己还是一个千户的时候,家里就有一二百奴仆呢!

    其实,在大明朝做官薪水很低的,这是太祖当年制定的标准。如果完全按这个标准的薪水生活,就是现在杨涟的生活状态。当年海瑞就是例子,他和夫人一年不吃肉,还要自己种菜纺织补贴家用。因为这规定不符合实际,所以对大明朝的官形同虚设,没想到还有人真的遵守。

    走进院子,只见房屋四五间,老旧残破,地面上的石板由于年代久了都碎了。院子里只有一口井和一个磨盘,原来杨涟自己在家磨豆腐吃。辛明想想一个七品朝官推磨的样子就想笑。

    西边房间的纺车咯支支的响,随后停下来,一个穿着粗布衣衫,面带菜色的女子走出来,原来是杨涟的夫人詹氏。看她头上手上没有一件首饰,只有一根木钗,倒和李落梅以前在教中生活的样子很像。

    她向刘挺福了一福,笑着叫了一声表哥。刘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