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3章 做生意的人才(第1/3页)  鬼话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万历点点头道:“这个辛明是个大忠臣,也是个大人才。”说完把信中的主要内容跟王安说了一遍。之后,抚胸叹道:“他破家为国,一腔忠心,当世罕见。在辽东与努尔哈赤周旋,斗智斗勇,挽救了数十万将士的性命,可谓奇才,比朝中那些争权夺利的重臣都强多了,更不要说杨镐这个糊涂蛋了!”

    听皇帝定下基调,王安立刻顺着杆向上爬,趴在地上叩了一个头,道:“老奴恭喜皇上,又发现了一个国家栋梁。”

    “嗯!”万历重重点头,自言自语道:“如果我有十个这样的忠臣,大明朝何愁不治?这个辛明我要大大赏他。”

    王安连忙道:“他立了大功,皇上可以赏他一个大点的官做,他现在不过是千总,让他做游击,或者参将都行。”

    千总是正六品武官,而参将已经到了正三品,这已经算是大大的破格提拔了。万历皇帝只是哼了一声,并不说话,他心中在想,就凭辛明立的功劳,就是提拔当一名二品总兵官,也够了。不过他还要再验证一下。

    让王安下去,又过了一会儿,一名小太监带着一名高瘦的中年男子走进大殿,他穿着锦衣卫的服饰,是最高品级的,他是锦衣卫首领骆思恭。

    皇帝是需要自己的眼线来探听外界事务的,如果只凭臣子的报告,就容易偏听偏信。就比如今天的奏折,杨镐和刘挺各自上书,各执一词,都指责对方。难以判断对错,朝臣中,首辅方从哲是浙系首领,言语中显然是在偏向杨镐,而与浙党不睦的东林党则要借机打击浙党,攻击杨镐。每个人只想自己的利益,哪有人真正想为国为民做点事情。一群蠹吏,这是万历皇帝给满朝文武的评价。

    锦衣卫就是皇帝的眼睛和耳朵,不管什么国家大事,都少不了锦衣卫活动的影子。

    骆思恭五十上下的年纪,鬓角已有白发,但动作矫健,精明强干。他跪在地上,把辽东见闻一一说了一遍。

    万历皇帝不停点头,这和信中所说完全一致,这证明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待到骆思恭说完,万历皇帝问道:“你看辛明是怎样一个人?”

    骆思恭道:“忠勇智信,国士无双。”

    “嗯!”万历皇帝满意的点头。

    “不过……”骆思恭忽然话音一转,又道:“臣下探听到关于辛明的一些隐秘,他虽然与李如柏不合,但他与去世的李成梁关系密切,似乎还是白山黑水盟的一员,且在辽东活动时,很借助李成梁以前的势力。”

    “嗯~”万历皇帝皱起了眉头,李成梁这个乱臣贼子,盘踞辽东,意图谋反,自己虽表面给他一个风光的名声,其实恨透了他。辛明不过十七岁的年纪,似乎不应该跟李成梁牵扯太深。但也不排除他们父辈之间有什么关系,看来这个辛明还需要再考察一番啊!

    十天之后,在辽阳的一栋大酒楼上,辛明独自坐在一张靠窗的酒桌之上,菜只有四样,全是辽东最珍贵的,红扒熊掌,烧鹿尾,清蒸鳟鱼头,飞龙汤。

    熊掌、鹿尾的珍贵不必说,飞龙汤是用辽东野山鸡的一种——榛鸡做汤,榛鸡是一种小型野鸡,肉质鲜嫩,十分稀少,曾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说法,这个龙肉就是指榛鸡。用此物炖汤,须配以人参和口蘑,味极鲜美,营养丰富,是极珍贵的一道菜。

    四道菜品中最珍贵的还是这个鳟鱼头,是取自辽东鳟鲤鱼的鱼王之头。鱼王体长超过二尺,鱼头巨大,肉质鲜美,十分珍贵,肉色乳白,堪比燕窝,但当地人认为比燕窝美味珍贵的多。多年来一直是进贡皇上的贡品,最近几年,辽东打仗,运输困难,连皇帝都不见得吃到,辛明也是碰巧遇到,这一餐要一百两银子,合现代钱币要两万块钱,可谓豪奢之极。

    辛明吃了一口鱼肉,鲜,香,嫩,美味至极,品味片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