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2章 给万历的信(第2/3页)  鬼话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焉,好半天了,一句话也不说。

    方从哲继续说:“刘挺狂妄,目中无人,不敬上司,诽谤朝廷……”

    忽然,万历打断了方从哲的话,问道:“你听说过‘破家千户’吗?”

    方从哲愣了一下,不明白皇帝的意思,说道:“臣下愚钝,不明白这句成语的意思。”

    听首辅误会,以为是一句成语。万历微微一笑,挥手让他退下了。方从哲走出大厅的时候,还在疑惑,这句成语是什么意思?

    万历在内侍王安的搀扶下,从龙椅中站起来,他很肥胖,一只腿近乎残疾,所以走路很费劲。万历缓慢的走到御案前,坐下,拿起案上的一封书信,从头看了起来。

    王安恭敬垂手侍立,似乎不闻不见,其实他对皇帝的举动一直关注,他的心中也很奇怪的,皇帝为什么反反复复的在看一封信。

    万历皇帝并非像外界所传,整日在宫中花天酒地,不闻政事。其实,万历皇帝每天都看许多奏折,只是,朝廷中党争太厉害,彼此攻讦,于朝政无益,皇帝不愿意搭理他们罢了。但这封信很有些古怪,能让皇帝看了一整天,甚至都不愿意听首辅奏报辽东前线的事宜,要知道,这本来是皇帝最关心的了。

    这是万历皇帝一生当中读过的最奇特的奏折,奏折是用白话文写的,类似一篇游记,语言上很有明朝太祖的口语风格。开篇并没有什么“伏唯”,“臣思”“臣乞”之类的话。

    开头是这样写的“十二月初,我从山东来到辽东,冰天雪地,滴水成冰,放眼望去白雪皑皑,一望无际,荒山野岭,人烟稀少,一种孤寂的感觉油然而生,份外思念家乡的几位夫人……”

    给皇帝呈上的奏折是有一定固定格式的,这封书信显然不合规矩,它是夹杂在辽东军情通报中而来的,显然是有人故意这样做,目的是想让皇帝看到这封信。

    信中没有说教,没有拼凑十大条目。信中的主角是一位从山东从军的千户,因为变卖家产,保家卫国,而被乡人戏称为“破家千户”。信中从初到辽东写起,种种见闻,在李如柏部中,昔日精锐的辽东铁骑,变成了现在的乞丐兵,再读到军队中种种腐烂不堪的情状,万历也不禁摇头叹息。

    主角来到杜松部,力阻杜松部渡河,没有成功。在浑河对岸眼睁睁的看着杜松部被埋伏,全军覆灭,女真战士之骁勇,军队之精锐,努尔哈赤之狡诈都给万历皇帝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后来到了小商县,倚仗火器城墙和女真人周旋,主角带领骑兵出城浴血拼杀,舍生忘死,彻夜激战,种种情状,读来让人热血沸腾,如同身临其境。

    最后主角带骑兵孤军深入到赫图阿拉,吸引女真主力,救了小商县众将,再把扈尔汉吸引到包围圈中,杀灭两千女真战士,给人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局。

    这篇游记非常真实,是当事人亲身经历的,只要有一点判断能力的人,都能看出来这封信的真实性。其实,信中的事件人物,只要稍稍打听一下,就知道真假,根本编造不了。

    信中并非要宣讲什么,但读过之后都会对辽东的情况有个直观的了解,明军是什么样的,女真军队是什么样的,如此一来很多事情不用说也很明了,比如杨镐的四路分兵计划有多么蠢,对女真人不能野战,最好的办法是依靠城墙和大炮防守。

    游记主角为了阐述清楚自己的观点,后面还特意附着了一片文言文,讲述如何治理辽东。

    这篇文言文同样精彩,看了十多遍,万历已经背下来了。“……用辽人守辽土,且守且战,且筑且屯。屯种所入,可渐减海运。大要坚壁清野以为体,趁间击瑕以为用;战虽不足,守则有余;守既有余,战无不足……”

    远在辽东的辛明忽然打了一个喷嚏,袁崇焕现在年纪不小了,会不会已经来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