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八章 贪心的李如柏(第2/3页)  鬼话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那点家底,除了贿赂当朝的高官之外,剩下的不是都分给这几个儿子了吗!他自己得了一大份却还不满足,还怀疑老爹私藏,早知道这样,我把所有金银都带到棺材里算了!唉!唉!”李成梁一边骂一边叹气,他对这些儿孙是真的失望了。

    辛明对李如柏刚刚生出的一丝好感瞬间就没了,冷冷道:“总兵大人不信自己的父亲吗?他其实对你们的关心爱护是一视同仁,不分厚薄的。我也从来没听过他还有过什么宝库。”

    听到辛明这么说,李如柏脸上露出很失望的表情,敷衍辛明几句,就说:“既然你在城里难以容身,就换到城外去驻防吧!”

    走出总兵府,李成梁忽然痛哭起来,一面哭一面自言自语道:“我的辽东铁骑完了,我们李家也完了,这是老天在惩罚我吗?”

    听李成梁哭得这么伤心,辛明也很感慨,这种情况怨谁呢?难道李成梁自己就没有责任吗?跟同时代的名将戚继光做比较,首先两人训练兵卒的方法就不一样。戚继光爱兵如子,令行禁止,靠的是精良的制度带兵。对下属进行忠君爱国的教育,同时也有丰厚的赏赐。这样训练出来的军队凝聚力强,就是戚继光去世之后,浙军也很长一段时间威名赫赫。

    而李成梁训练兵卒纯以利诱,当兵打仗,就是为了封赏,为了升官授爵,为了发大财,过好日子。这样的激励手段不能说错。但这样的士兵军队在开始会很勇猛,一旦得到利益之后,很容易骄惰,变得暮气沉沉不复当年之勇。

    实际上戚继光和李成梁的为人就是如此差别。戚继光是一个满怀报国之心,情操很高尚的人,是跟岳飞一类的人物。而李成梁呢,他四十多岁才登上辽东舞台,心中只有对功名利禄的渴望,而对国家大义却不怎么在乎。开始锐意封拜,师出必捷,威震绝域,可取得成功之后,迅速堕落,所谓贵极而骄,奢侈无度。史书上记载他二次镇守辽东的时候,已经七十多岁了,在辽东疯狂敛财,贪赃枉法,结党营私,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但在军事上却全无作为,或用兵观望,或掩败为功,或杀良冒功,甚至弃地啖虏。所以在他死后,辽东军队迅速衰败,军备废弛,暮气沉沉,也就正常了。

    中午,辛明带领属下兵丁出城到了富裕村,这是李如柏给他安排的驻地。富裕村是距离县城十里远的一个小村庄。名曰富裕,其实是一个极其贫困的小村子,辛明在山东已经感觉村子很穷,可是比起眼前的这个村子可富多了。村子有几十户人家,可是十室九空,见不到几个人。房子都是泥坯建的,又矮又小,东倒西歪。冬天这么冷,白雪皑皑的,却见不着几家的烟筒冒烟。

    村长是个瘦骨嶙峋的老头,身上披着一件破袄,好几处都露出棉絮。看到辛明立刻下跪,哭着说:“村里刚刚被搜刮过,实在没什么了,请军爷高抬贵手。”

    这情景看得辛明好辛酸,他终于知道从兵营出来的时候,一些老兵很羡慕他们,说驻城外的军队很有些油水可捞是指什么了,就是欺负眼前这些老百姓呗。问村长,果然附近还驻扎着一个游击,有两千多人马,附近的几个村子都被他祸害的挺惨,好些村民挺不住了,都逃到山上去了。

    辛明让村长回去,他干脆不进村子,让兵丁先支帐篷,然后让兵丁砍伐树木,做简易的军营。至于粮食辛明也不指望上级拨给了,他直接给霍氏兄弟银子,让他俩去县城中购买。

    傍晚,霍氏兄弟和十几个兵丁拉着几车粮食一车猪肉回来了。一回来就骂骂咧咧说县城的粮店坑人,一石粮食要二两银子,还说这是总兵府的规定,这粮食总兵府要抽税。这些东西在内地也就一百两银子就够了,可哥俩磨破了嘴皮子,还花了一千多两银子。辛明皱皱眉头,这点钱自己倒是能承受,可是这附近的居民可怎么办啊!要知道到了崇祯末年,灾害横行,天下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