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六章 辽东铁骑(第1/3页)  鬼话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辛明对这些辽东特产似乎并不上心,他关注的是跟纺织有关的,羊毛,麻,毛纺。

    喜儿笑道:“老爷,这里东西真不贵,咱们要能建立一个车队,把这些辽东特产运回山东去,咱们可就发大财了!”

    辛明笑着摇头,“这些辽东特产固然值钱,但赚的都是小钱,因为缺少二次加工中的科技含量,难以大批生产。”

    “我不明白老爷的话。”喜儿对辛明口中的新名词都习以为常了。

    辛明解释说:“人身貂皮鹿茸这些特产运回山东只因路途遥远,价值才能翻上十倍,但只有富人才买得起,销量有限。嘿嘿,如果咱们把这些羊毛全都运回山东,然后纺织成毛纺制品,再销售出去,那样普通人也能购买,这利润可就大了。”

    喜儿笑道:“那能多大利润,把咱们的工坊扩大十倍,能用多少羊毛。”

    辛明笑了,“咱们工坊太落后了,缺乏刚才我说的二次加工中的技术。如果咱们工坊提升技术,一个人能干一百个人的活,且把工坊规模扩大到百倍千倍,呵呵,只怕整个北方草原的羊毛都要被运过来。”

    喜儿笑道:“那么多羊毛,只车队也没那么多呀?”

    辛明嗯了一声,说:“陆上运输太麻烦,人抬马拉的,路上各种关卡劫匪流寇,况且北方的毛织品的渠道都垄断在那几个官商手中,什么晋商,徽商的,咱们可惹不起人家。我想的是路上不行,可以走海运嘛!辽东也不产羊毛,羊毛都是从蒙古运过来,从辽东海口出海,运回到咱们山东,运输成本可就低了!”

    喜儿笑了,主人的想法真是天马行空,经辽东运输羊毛,这可能吗?怎么通过女真人的地盘,现在不是还要跟人家打仗吗?

    辛明心中却在盘算下一步的商业计划,山东盛产棉花,江浙蚕丝很多,即便羊毛运不过来,他也要大力发展纺织业了。

    第二天一早,辛明的队伍出发了,去清河县李如柏部报到。

    李成梁儿子众多,长子李如松,下面依次李如柏,李如桢,李如樟,李如梅,族子李如梓,李如梧,李如桂,李如楠等,史书上说,皆骁勇善战,有父兄之风,时人誉“李家九虎将”。

    其实,他的所有儿子中,只有李如松是真的将才,是当总督元帅的料,可惜死了,这也是整个大明的损失。之后要数五子李如梅还行,可以独当一面,可以当高级将领,总兵官或者将军,可惜打倭寇的时候成了残废。剩下的儿子再没英才了,只能当个中级军官。如果父兄还在,指挥带领他们冲锋陷阵,他们还算勇猛,可是父兄一死,让他们独当一面,他们就露出纨绔无能的弱点。

    李如柏只在年轻时候跟父兄征战过,后来住在京城,他在家饮酒作乐,竟然放火炮助兴,隆隆巨响把皇宫里的万历都给惊动了,就给他贬成平民。后来李成梁李如松都死了,实在找不出合适的人,就把他派去驻守辽东,这时候他已经几十年没带兵了。一个沉溺酒色几十年的纨绔还能有什么大用?

    萨尔浒之战,四路明军,除了李如柏,其他三路虽然全军覆没,但还算勇敢。只有李如柏这一路表现的太怂了,先是磨蹭着不出兵,之后出兵走到一半,听说其他三路都败了,连忙撤兵。结果遇到女真人的小股侦察部队,只有几十人。这几十人敲锣打鼓的吓唬李如柏,假装大部队来袭。结果李如柏军丢枪弃甲,狼狈奔逃,自己把自己踩死一千多人。

    三子李如桢一直在京城当锦衣卫,也是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萨尔浒之战后,被派去驻守铁岭,铁岭是李成梁的老家,李家族人大多在此生活。可李如桢竟然害怕驻守铁岭,把军队扔在铁岭,自己躲在沈阳花天酒地,结果铁岭很快失陷,李家的祖坟都让女真人给刨了,不肖子孙莫过如此。

    反过来说,这么无能的人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