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1章:不忘初心(第1/2页)  大汉女副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天后,

    内侍带着圣旨到草棚宣旨,公孙弘封为平津侯,封地在菑川国,享受二品待遇。

    内侍走后,公孙弘站在原地久久的发呆。

    “喂,老夫子!”若瑶站在身后见公孙弘一动不动,于是上前打招呼:“现在你的愿望也实现了,我也就回去给我们家将军复命了。”

    公孙弘慢慢的抬起右手,擦了擦眼泪。

    “老夫子!”若瑶惊讶,这是喜极而泣吗?赶忙上前搀扶。

    公孙弘老泪纵横,喜极而泣的走到石头桌旁坐下,开始向若瑶诉说内心的话语:“老夫不是激动,更不是喜极而泣,是感动,谢陛下给的机会。”

    若瑶递上一杯茶水道:“百官之首呀,位列三公,可青史留名的人物。”

    公孙弘接过若瑶手里的茶水喝了一口说道:“知道老夫为何二十年不回去吗?”

    “不知道!”若瑶摇了摇头。

    公孙弘起身看着远处的山脉良久感叹道:“老夫也算不虚此行……”

    公孙弘年轻时就立志报国,在菑川国做官,为官一任的他刚正不阿,为民办事,大力宣传儒家学说,后得罪权贵被罢免官位,赋闲在家几十年。

    这一赋闲就是十一年,十一年来,他从未忘记过自己的初心,在乡下教书育人,把儒家学说传递给每一个弟子。

    后来,朝廷向天下招揽贤士,他以前得罪过的人给他使坏就没去成,但公孙弘为了自己最初的梦想依然一个人抛家弃子的踏上了去往长安的路。

    路途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到达长安后,由于人生地不熟被处处排挤,再次沦落为教书先生,这一雪藏又是一年多,有的时候在街上靠写字为生。

    后来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菑川国的达官贵人们不知为何,居然又公开推荐公孙弘为菑川国上报朝廷的客卿,他这才有机会迈入未央宫。

    刘彻登基后,已经五十多岁的公孙弘终于迎来了大展抱负的时候,协助刘彻对官吏制度进行改革,提出并拟定了为“五经博士”设弟子员的措施,以及为在职官员制定了以儒家经学、礼义为标准的升官办法和补官条件。

    但很不幸,大展宏图的机会开始没多久,就被朝廷的权贵的干涉和匈奴的入侵被迫停止,刘彻之前所有的改革措施付之一炬成了废话,一大批他国的客卿被权贵们冠上罪名遣送回国,而公孙弘这个改革能手再一次沦为教书先生。

    说起刘彻登基时的那次改革,可谓惊天泣鬼,可能也正是因为急功近利,才导致了改革的失败,著名的推恩令就是在那个时候提出实施的。

    因为这些客卿都涉及到了主父偃当年的推恩令,所以公孙弘听说,这些客卿回国之后的日子并不好过,这也是公孙弘不愿意在回菑川国的原因之一。

    而当年提出推恩令的主父偃最后的日子也不好过。

    若瑶听后有些感慨,这确实够悲催:“哦,你们的郡国把你们送到朝廷发展,结果你们却思谋着削掉郡国,你们不是作死是怎么的。”

    公孙弘淡淡说道:“你可知道不削掉这些诸侯国的后果?”

    若瑶怎么会不知道这些,历史上诸侯争霸、军阀混战的局面出现过多次,民不聊生,民之灾难,七万之乱就是典型,于是道:“诸侯争霸、军阀混战。”

    公孙弘听后脸上挂满了笑容,没想到小姑娘还有这般见地,笑笑说道:“这些诸侯国就像一群强盗,国家一旦有事,他们就会趁火打劫。”

    两人就像一对爷孙在院内聊了很多,直到肚子饿了,公孙弘去做饭。

    按照卫青的安排,从现在开始直到公孙弘入主丞相府,她都必须一刻不能离开公孙弘半步,以防不测。

    刚开始若瑶还感觉卫青有些小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