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0章:重泉弃守(第2/4页)  大魏宫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至于,在短短二十天内进攻了他重泉整整八次——算上今日这次,那就是整整九次,几乎是两天一次进攻的频繁程度。

    虽说在前八次攻城战中,马禄麾下的魏军对秦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粗略估计至少有三四万秦军倒在重泉城外,让马禄得以宣泄心中的怨恨,但是对于秦军如此疯狂的攻势,说实话他难免也有点担忧。

    “秦人简直疯了!”

    眼瞅着城外的秦军已发动了凶猛的攻势,马禄皱着眉头说道。

    听闻此言,乐弈虽然脸上面无表情,但心底却颇为赞同马禄的话。

    与楚国那种用人命堆出胜利的将领不同,魏韩两国的将领几乎不会用这样的方式去赢得胜利,尤其是乐弈。

    与已故的韩国雁门守李睦以及如今驻守在河套的廉驳一样,乐弈亦有一套自己的用兵准则,比如说,不做无谓的牺牲、杀戮。

    在曾经的韩国,论用兵,就当属李睦、乐弈二人,原因很简单,因为李睦与乐弈善于用奇谋。

    李睦最擅长的就是「骑兵奔袭」,他麾下的骑兵可以在短短一两日内去偷袭数百里以外的敌军,且期间敌军根本摸不着李睦的动向。

    而乐弈,则最擅长用计略破城,在他的用兵方式中,「城池」反而始终并非是首攻目标,他更倾向于利用围城打援等计策,击溃敌军的有生力量,且从始至终维持对该座城池的压迫力。

    就比如乐弈前两年攻打楚国的时候,前三十日按兵不动,引诱寿陵君景云与邸阳君熊沥率军从驻守的防线支援相城,而后,设计一举击败景云与熊沥,在击破了后两者驻兵防线的同时,还顺势将相城夺下,这就是乐弈惯用的手段。

    在乐弈看来,为将者,应该用计谋来取胜,否则,跟一莽夫有何区别?

    而秦军对重泉县进攻,在他看来就缺乏‘优雅’。

    不过话说回来,面对着秦军的‘莽攻’,他重泉县摇摇欲坠,这倒也是不争的事实。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这场仗已经打了近二十日,此前乐弈命人在城外布下的防御设施,已经被秦军拆光了,城外的护城渠,也因为堆满了秦军士卒的尸体而失去了阻碍秦军的功能,在加上城内的箭矢、弩矢几乎也已耗尽,这使得乐弈在今日开战的那一刻,就开始在思考撤退问题。

    什么?死守重泉?与这座城池共存亡?

    不,优秀的将领,是不会拘泥于一城一地得失的,这绝非是狡辩之词——乐弈在重泉县挡住了秦军二十日,对秦军造成了三四万的伤亡,这在眼光卓越的将领看来,本身就是一场胜利。

    说得再简单点,秦军为了打一座重泉县,就不惜牺牲三四万的士卒,那么,秦军打「频阳」需要付出多大的牺牲?之后再打「临魏」呢?

    只要每座城池都能让秦军蒙受巨大的伤亡,秦军他此时亦颇为庆幸,庆幸像河西郡这种战乱地区,境内的城池都几乎没有什么魏人居住,只有司马安的河西军以及杂胡的诸部落,且那些杂胡早就将部落迁移到了临魏一带,这使得乐弈可以毫无顾虑地在城内放火,而不至于遭到魏国国内民众的指责。

    乐弈的主动撤离,让秦军终于攻占了重泉城。

    纵使是武信侯公孙起这等秦国的名将,在此时亦忍不住要在心底发出一声「真不容易」的感慨。

    可不是嘛,十几万秦军围攻重泉县,花了整整二十日,付出了三四万兵力的代价,才打下了这座城池,这艰难的程度,让武信侯公孙起简直误以为在攻略什么要地。

    然而事实上呢,重泉只是河西郡一座普普通通的城池而已,它最大的作用,只是因为地处莲勺、频阳、临魏三者中心,能起到一个中转的作用,仅此而已。

    但不管怎么样,好歹打下了重泉,让他秦军离河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