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9章:抚恤与犒赏【二合一】(第2/5页)  大魏宫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其实也就剩下半个“将将之才”,也就是天策府参将翟璜,但别忘了,魏国的君主赵润,正是曾经那位横扫中原的「魏公子润」,所以说,魏国至今仍有‘一个半’的将将之才,正是魏国能打赢这场战争的关键之一。

    顺便提一句,由此也能从侧面反映出,韩国打输了这场战争、且连正统政权都被魏国覆亡,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因为韩国有「雁门守李睦」与「北燕守乐弈」这两位将将之才,实在难以想象,除了国内经济,其余无论军队还是统兵将领都毫不逊色魏国的韩国,竟然会被打地那么惨。

    不得不说,除了魏王赵润卓越的战略眼光以外,釐侯韩武得为这场失败负起主要责任,因为若非是他临战撤换了乐弈,魏军根本别想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突破上谷防线。

    上谷防线不被魏军攻破,韩国就不会覆亡。

    韩国不会覆亡,魏军就无法撤兵攻伐齐国,对齐国施压。

    不夸张地说,釐侯韩武的一道命令,非但葬送了他韩国,也葬送了整个「反魏同盟」此前逐步积累的所有优势,导致韩王然针对魏国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尽数化作泡影。

    不过话说回来,楚国拥有着纵观整个中原最庞大的人口基数,且国家的纵深极广,更要紧的是,楚国与魏国接壤的「楚东地区」,是并不怎么被楚国重视的贫瘠之地,楚国最起码七成的力量,都集中在楚东地区,鉴于这几个原因,楚国倒是也无需太过惊恐于魏国的报复——至少在短时间内,魏国别想像覆亡韩国那样覆亡楚国。

    最后再说越国,越王少康虽然也担心魏国的报复,但这份担忧比较齐楚两国更浅,原因很简单,越国跟魏国离地太远了,且魏越两国中间还隔着楚国的「楚东地区」,这就意味着,倘若魏军真能打到越国,也就说明楚国已经亡国了。

    既然如此强大的楚国都亡国了,那他越国,距离被魏军覆亡也就不远了。

    所以说,其实也没什么好担心的,越国的命运,早已跟楚国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魏昭武三年九月,魏国基本上已经停止了对外战争。

    就连此前仍在攻打齐国的魏将赵疆、屈塍,亦在天策府的命令下,退守至名义上属于韩国的巨鹿北郡。

    其中原因很简单:魏国没有钱粮继续攻伐齐国了。

    或许有人会说,此时魏国当竭尽全力攻打齐国,因为只要打下了齐国,魏国就能获得充足的钱粮。

    但问题是,倘若打不下呢?

    齐国的军队虽然羸弱,但好歹也是兵力超过二十万的正规军,更何况有田耽、田武等将领督战,哪能如此轻易就能被魏军攻破的?

    更何况,齐人又不是傻子,在战况不利的情况下,难道不会提前放火烧掉粮仓?会傻傻地留给魏国?

    正因为考虑到这几点,魏王赵润在齐国尚未主动求和的情况下,就放弃了趁胜攻伐齐国,原因就是魏国没有把握做到「从齐国获取粮食」的目的,贸然开战,只会让国内的缺粮情况变得雪上加霜,从而流失优势局面。

    是故,魏王赵润下令赵疆、屈塍二人率军撤退至韩国的巨鹿郡,叫这两支军队在巨鹿北郡屯田,积攒粮食,似这般,只需一到两年,待魏国从‘缺粮’的窘境中解脱出来,到时候再兴兵攻伐齐国,纵使齐国有田耽、田武这等将领,纵使齐国有二十几万正规军,也注定挡不住魏国的军队——事实上,应该是魏韩两国的军队。

    「东线战场」,因为魏王赵润的命令而暂时停止,而「西线战场」,也就是秦魏战场,也因为秦魏两国签署了「休战协议」而暂时告一段落,这使得魏国终于进入了宝贵的和平时期。

    自魏国兴安年间「魏韩军备对峙」起,在过了整整七年后,魏国终于得到了宝贵的喘气机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