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章:风起宋郡【二合一】(第2/5页)  大魏宫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蔡擒虎三人,十分渴望一场战争来炫耀一下军中那些可怕的战争兵器——主要是想借机耍耍。

    在乘氏又住了一日后,留下崔咏继续呆在城内,张启功与高括则又向西回到了定陶。

    因为此时,大将羿孤、赵豹二人,已率领一万魏武军入驻了这座城市,并在城内张贴了朝廷的布告,即那则「迁民令」的布告。

    张启功与高括作为这次宋郡战略实际上的筹划者,需要前往定陶了解具体情况。

    所谓的「迁民令」,说白了即是「化宋为魏」,让宋郡民众放弃自己的宋民身份,投奔魏国,真正成为魏国子民的诏令。

    这则诏令并非强制,是否听从全看宋郡民众自己的意思,但从魏国朝廷首次发布这样的诏令,不难看出,这次魏国对宋郡绝非是小打小闹。

    也正因为这样,定陶县目前的氛围十分凝重,城内那些宋地的巨商、名门望族,都在徘徊犹豫,到底是改头换面融入魏人,还是继续守着「宋人」这个身份——要知道,在这道诏令下达之后,宋人就彻底沦为了魏国二等国民。

    三月初五的傍晚,张启功与高括回到了定陶,求见了定陶县目前驻军大将羿孤、赵豹二人,向这两位将军询问城内的反应。

    不出张启功的意料,定陶县的宋人反应颇为激烈,不少当地的名门望族,虽然不敢公然对朝廷的诏令发表反对,但私底下却纷纷表示:对朝廷的这则诏令十分失望。

    除此之外,还有一名叫做「陶洪」的巨商,联合了一帮宋地的商贾,呼吁「魏国与宋地实不该如此」,几次想求见羿孤与赵豹,烦得这两位上将军索性闭门谢客,不接见任何宋人。

    羿孤与赵豹也感觉颇为无语:诏令,那是垂拱殿下达的,有本事你到垂拱殿去抗议啊,跟我们说什么?我俩不过是按令行事而已。

    “……陶洪?”

    在听罢羿孤的抱怨后,高括摸着下巴说道:“我记得这个人,当初太子殿下初设「雒市」时,此人是第一批往返雒城行商的商人,几年下来,积蓄了不少财富。……此人在定陶很有威信么?”

    赵豹嘿嘿笑道:“有没有威信我倒不知,不过这家伙很有钱,城内的主街,有半条街的买卖都是此人的,故而人称「陶半街」,手底下光胡人、巴人奴隶就有几百人,很了不得。”

    张启功闻言皱了皱眉,要知道胡人、巴人奴隶,只要给其一副武器甲胄,那可是能当士卒用的,光论悍勇,恐怕魏国的士卒都不见得是对手。

    “这个人……对朝廷是何态度?”

    张启功的眼眸中闪过一丝阴狠之色。

    在他看来,倘若那个陶洪胆敢公然抵制朝廷的诏令,那么,他并不排斥用一些不可告人的手段让这个人消失。

    由于对杀意颇为敏感,羿孤、赵豹顿时就捕捉到了张启功那阴狠的模样,在心中暗暗嘀咕了一句后,就事论事说道:“这个陶洪,算是「中间派」,相比之下,定陶另有几个顽固的家族,这几日一直在私底下诋毁朝廷,仿佛是挑起城内民众对朝廷的不满。”

    说到这里,赵豹摊了摊手,说道:“因为抓不到证据,我跟老羿不好抓人。”

    “证据?”

    张启功闻言轻笑一声,与高括互换了一个眼神,后者微笑着说道:“两位将军,能否将那几个人的住处告知卑职?”

    羿孤、赵豹当然明白高括准备做什么,很爽快地便将那几人的名字、住处说了出来。

    没过两日,那几个暗中诋毁朝廷的当地家族,不慎宅邸起火,有好几人不幸死于火灾,而侥幸活下来的人,则立刻来到县衙登记,以舍弃宋人身份作为代价,得到了魏国子民的身份。

    几日之后,定陶县那些对朝廷诏令不满的声音,逐渐消失,这让「中间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