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放权(第2/5页)  大魏宫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放权?』

    蔺玉阳、与虞子启、冯玉面面相觑。

    要知道,无论是魏天子还是旧太子弘誉,对于朝中六部的制衡都把持地非常紧,就比如当初,魏天子觉得吏部的权利过于大了,便借赵弘润的手,将吏部的一部分权利拆分出来,新设了一个「御史监」。

    说句难听点的话,朝中六部在皇权面前就是打下手的,本质上属于是执行府衙,而不是决策府衙,所以才有「举国政令皆出自垂拱殿」的说法。

    而如今这位太子殿下,却与父兄截然相反,居然提议增大六部的权限。

    『这可真是……』

    蔺玉阳、与虞子启、冯玉三人对视一眼,不敢轻易开口。

    也难怪,毕竟这件事利害实在太大了。

    “三位大人对此有何补充?”赵弘润笑眯眯地问道。

    『补充……么?』

    蔺玉阳眨了眨眼睛,顿时就把握住了眼前这位太子殿下的心思:这条政令呢,我是肯定要行使的,如果反对呢,就不用多说话了,我只要听补充建议。

    想了想,蔺玉阳客观地说道:“诚如太子殿下所言,增加六部的职能,确实能令朝廷运作地更为顺畅,但……”

    他看了一眼赵弘润,说出了一个历任魏王都在竭力避免的事,即朝廷的权利凌驾于王权之上,甚至于是王权旁落。

    这是无法避免的。

    打个比方说,魏国曾经有「驻军六营」大将军,俨然是魏国的军方一线人物,但由于这些年来,肃王赵弘润带兵出征的次数比魏国驻军六营大将军合起来还要多,以至于目前在军方,肃王赵弘润已成为了旗帜般的人物,甚至于就算是在中原其他国家,「魏公子润」的名望也隐隐盖过了魏王赵元偲。

    跟这个道理一样,倘若历代魏王、太子不抓权,而是叫朝廷六部自主决策,那么长此以往,当底下的人逐渐适应、习惯向六部尚书负责后,王权与朝廷两者的天平,就会逐渐向后者倾斜,以至于到最后出现王权旁落的现象,导致君王的话甚至还没有六部尚书的话好使。

    “这个简单。”

    听了蔺玉阳的话后,赵弘润笑着说道:“那就再增设一个内朝,凌驾于六部之上,比如三位大人……可以这样,六部对你们负责,三位对本王负责,若出了什么问题,本王找你们,你们找六部,六部再找手底下的人……”

    “这个……”

    纵使是蔺玉阳,听到这一番话亦是怦然心动。

    要知道,虽然他们三位贵为中书大臣,但说白了,他们在朝中并无实际权力,说得通俗点纯粹就是魏天子的私人幕僚,只是协助后者批阅奏章的笔史而已。

    真正的决策者,只是魏天子,或者监国太子。

    可若是眼前这位太子殿下颁布了这条政令,那么,他们将真正成为凌驾于六部之上的重臣。

    忽然间,中书右丞冯玉插嘴问道:“太子殿下,「内朝」,是设在这垂拱殿么?”

    “是!”赵弘润点了点头。

    蔺玉阳、与虞子启、冯玉闻言对视一眼,心中不禁有些讶然。

    内朝设在这垂拱殿,这就意味着「内朝」无法脱离魏天子或监国太子的掌控,意味着是在王权掌控之下,再让这个由王权掌控的内朝去监管六部,纵使增强了六部的权力,六部也无法脱离内朝的掌控,无法脱离王权的掌控。

    『……是个不错的提议。』

    蔺玉阳暗暗点头,作为忠于王权的臣子,他可不希望出现王权旁落的事发生。

    当然,其实无论他们同意或者不同意,都没有资格与权力阻止监国太子的新政令,当初无法阻止旧太子赵誉,如今也无法阻止这位新太子赵润。

    见蔺玉阳、与虞子启、冯玉三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