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75章:回程(第2/3页)  大魏宫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而且还是真正隶属于兵部、受庆王弘信控制的军械铸造司署,那么试问,兵部还会将大量的军备订单交给冶造局与兵铸局么?肯定是留给这个自己人啊。

    如此一来,冶造局与兵铸局在军备方面的订单,必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见卫骄无法理解,介子鸱正色说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兵铸局往年负责锻造全国境内的军械,岂会不引起旁人的眼红?……这次在我大魏的战争期间,在朝廷的允许下,各地方贵族的私人军械作坊,如与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这足以证明,兵铸局并非是独一无二的,那可以被取代。可这样并没有什么不好,多一个人分担外界对兵铸局、对殿下的眼红,权衡利弊,这反而是有利的,何况,兵铸局事实上也负担不起全国军队的装备铸造。”

    赵弘润微微点了点头,认可介子鸱这番说话。

    想当初,魏国的精锐军队只有驻军六营的那八万人,因此,兵铸局只要饱负荷运作,自然能够负担得起这八万军队每两年更替一次武器装备的任务。

    可如今呢?魏国有多达四十万的常备军,想要兵铸局这一个司署负担这四十万军队每两年更替一次武器装备的任务,就算兵铸局得到了冶造局的技术支持,也办不到。

    因此,分一些军备订单出去,对赵弘润并没有什么影响,反而能减少外人对他的眼红,至少看起来不再是那样显眼。

    问题在于,庆王弘信是否仅仅满足于得到一个兵造局,他的下一步,会不会对冶造局下手,这才是赵弘润在深思的问题。

    倘若庆王弘信仅仅满足于一个兵造局,乐意沿用已经被冶造局与兵铸局淘汰的旧冶造技术铸造军备,那赵弘润对此毫无意见。

    可这是不可能的,庆王弘信迟早会对冶造局下手,这正是介子鸱建议赵弘润的原因。

    所谓的,指的就是一定程度警告庆王弘信:你搬个兵造局出来自己玩,我没意见,但你的手不允许伸到冶造局,这是底线!

    “原来如此。”卫骄恍然大悟,随即对赵弘润说道:“殿下,是否需要派人去冶造局叮嘱一下?”

    “那倒不必。”赵弘润摇了摇头。

    在他看来,虽然不是出自他的本意,但前两日,既然冶造总署署长王甫已表达了的心迹,不太可能会被庆王弘信收买,若是贸然增派眼线,反而不好。

    “唉,本来还打算去工部走走,拜托一下的那桩事,这下暂时也泡汤了。”赵弘润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

    听了这话,介子鸱心中微动。

    出于,他当然希望眼前这位肃王殿下,在最近几日里,到工部啊、礼部啊这些官署走走,加大那则谣言的可信度,但在经过魏天子的敲打后,介子鸱却不敢如此提议了。

    平心而论,介子鸱并未想过强加念头给赵弘润,用软逼迫的方式让赵弘润上位——这不是一个家臣该做的。

    因此,最终还是要看赵弘润本人的意见,倘若这位殿下打定主意死也不争大位,那介子鸱就只能认命,乖乖在肃王府当一辈子门客,以此报答这位肃王殿下当初的恩情。

    但是,在这条之上,有些事介子鸱自认为还是能够操作一下,比如,通过庆王弘信的打压,让肃王赵弘润被动参与到争夺王位的这件事当中,但遗憾的是,他已被魏天子警告过了。

    怀着惋惜的心情,介子鸱言不由衷地说道:“正好这几日谣言遍传,在下以为,殿下还是在王府里歇息几日,暂时莫要抛头露面,静待谣言消散。”

    “唔。”赵弘润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伸着懒腰说道:“正好,本王也趁这段时间好好歇歇……”

    刚说到这,他顿时就苦笑了起来。

    哪有什么闲工夫偷懒啊,家里的事还等着他回去处理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