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77章:周焉的发现(第2/3页)  大魏宫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今日要不去找曹稚那个老家伙喝两盅?”

    在无人的厅中,某位吏部尚书暗自嘀咕着。

    而与此同时,刑部尚书周焉已凭着记忆来到了吏部本署的籍库。

    吏部的籍库,通俗地说就是档案室,是专门堆放档案的地方,只不过摆在这里的档案,皆是朝廷官员的档案。

    不管是在位的、不在位的,只要是担任过朝廷官职的人,哪怕就是只在位一天,他的档案也在吏部的籍库留下文档,也就是俗称的官籍。

    魏国有分民籍、官籍、贵籍、士籍以及前一阵刚出来的卫籍等等,保存的地点各不相同。

    民籍按照各郡各县区分,藏在各郡县的县库,官籍藏在吏部,贵籍藏在宗府,士籍藏在翰林署,而新区分出来的卫籍,如今则归上将军府收录。

    而今日周焉找到吏部的官籍藏库来,就是为了寻找王龄、马祁、苏历等人的官籍。

    其实确切地说,曾担任殿前右武郎的马祁,如今应该归上将军府收录,只不过上将军府新设立不久,有很多地方都还不完善,还没有与朝廷六部交割完毕。

    向守在库房门口的小吏要了一盏油灯,刑部尚书周焉举着油灯走入了光线昏暗的库藏。

    收录官籍的库藏,其实就是一排排的瓦屋内,里面摆满了一排排的木架。

    而木架之上,则按照年份,整齐地摆放着历年来朝廷官员的档案。

    不得不说,这地方很少有人会来,虽说吏部也不时地派人过来打扫清理,但仍然难以避免屋内到处都是灰尘。

    这不,刚刚推开们,周焉就被扬起的灰尘呛了一下。

    他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举着油灯推门走了进去。

    这库房,果真不愧是尘封已久,木架上、籍册上,堆满了厚厚一层土尘,甚至于周焉还瞧见一只蜘蛛爬来爬去。

    “洪德二年……洪德二年……”

    一边嘴里嘀咕着,周焉一边在屋内寻找着洪德二年的标记。

    因为他的旧友王龄,与他一样都是洪德二年出仕的官员,区别仅在于,周焉在刑部熬了若干年,步步高升,如今更是成为刑部的尚书主官。

    而王龄,他的运气则不大好,根据周焉的印象,王龄当上文选司的司侍郎没多久,就不知因为什么事被外调到济阳县担任县令去了。

    不可否认,济阳是魏国境内一个富饶的县城,某种意义上说油水相当足,但相比较京官,地方官员的地位肯定是远远比不上的。

    “找到了,洪德二年。”

    一番寻找后,周焉找到了洪德二年的标签,随即念念叨叨地开始寻找他旧友王龄的官籍竹册。

    “王……王……王……”

    周焉的目光逐个从木架上的标签扫过,没过多久就找到了旧友王龄的官籍竹册。

    将那份竹册拿了出来,周焉将其摊开,只见竹册中清清楚楚地记载了王龄的出身、出仕日期,以及担任过的官职。

    但让周焉感到意外的是,官籍中并未记载王龄为何被外调到济阳县的事。

    这事不合常理。

    要知道,官员被调离原本的职位,吏部都会留下相应的记载,供日后考察。

    说得难听点,哪怕是王龄因看不惯同僚的作风而与其大打出手,官籍都会留下相应的记载。

    吏部的考功司,就是为此而设的。

    可偏偏王龄的官籍上没有任何记载……

    “……”

    周焉皱眉思忖了一下,当即将马祁、苏历等人的官籍竹册也找了出来。

    让他惊讶的是,这些无头案件中被牵连的官员,有不少人的官籍上都没有记载因何被外调。

    如果单单只是王龄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