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56章:强攻铚县(三)(第2/3页)  大魏宫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而鄢陵军在归降了魏国之后,魏国朝廷兵部便在赵弘润的授意下,给予了鄢陵军训练步兵方面的帮助,将训练步兵的要领与详细操练项目给予了鄢陵军。

    当然,商水军亦是如此。

    因此,在经过足足两年的魏国式步兵训练后,尽管鄢陵军皆是楚人组成,但他们实际上却足可以称之为,魏国步兵!

    当年在从遥远的陇西来到中原后,一口气覆灭了梁国、郑国,随后拿下了半个蔡国,且又让卫国臣服,让中原各国都感到毛骨悚然的,魏国步兵!

    “铚县的守将孙叔轲,似乎是低估了鄢陵军的战斗力呢。”

    在远处的土坡上,汾陉军大将军徐殷注视着战场,轻笑着对赵弘润言道。

    赵弘润微微一笑。

    其实何止是楚将孙叔轲低估了鄢陵军,就连赵弘润此前都没有想到,经过两年艰苦操练的鄢陵军,战斗力居然强悍到这种地步,一口气就将战线压到了铚县城墙。

    要知道在赵弘润的印象中,非但攻城战,攻城一方往往要经过几轮的冲锋,才能突破守城方飞矢类武器的封锁,冲到城墙底下。

    而这个过程,才是在攻城战中攻城一方之所以阵亡数倍于守城方的根本原因。

    毫不夸张地说,在寻常的攻城战中,按照比例,一百名攻城一方的士卒,冒着守城方箭雨的封锁,最终能够到达城墙底下的,可能仅有三十人左右,而这三十人,会有十人死于从城墙上丢下来的巨石、檑木、滚油,会有十人死在攀爬云梯的过程中,而最终有机会攀上城墙的,可能只有寥寥十人。

    而这十人,还得面临城墙上敌军的阻击,很有可能到最后全员死在敌方的城墙上。

    这个比率,正是攻城战之所以惨烈的原因。

    然而眼下那五千鄢陵军的先锋军,明明阵亡人数还未超过千人,居然已将战线压到铚县城墙一带,且已经开始对城墙展开凶猛的攻势,这种强悍的战斗力,就连赵弘润看了都叹为观止。

    不过,赵弘润也看出了鄢陵军的薄弱点。

    倒不是训练方面的不足,而是武器配置或兵种配置的弱点。

    比如说,此刻的那五千鄢陵军,就欠缺对铚县城墙的压制力,倘若此时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弩兵配合作战,射杀城墙上那些正在向城下投掷石头、檑木的楚兵,那些正沿着云梯向上攀爬的步兵,他们显然能轻松许多。

    再比如,由晏墨督造的井阑车,明明车顶的平台可以站人,但晏墨却没有在这里部署一支弩兵,否则铚县城墙上的弓弩手岂敢如此明目张胆地射杀城下的鄢陵军士卒?

    总得来说,就是远程武器的压制力度不够。

    当然,这点无法责备晏墨或者鄢陵军,反而是赵弘润这边的失职,没有让冶造局替鄢陵军打造相应的远程兵器。

    不过赵弘润也没有办法,毕竟至今为止,冶造局与兵铸局手中还攥着大批量的订单:南燕军、成皋军,至今都还未更新武器装备,新晋大将军韶虎的新大魏武军,还有半数武器装备未曾交割,除此之外还有赵弘润他四王兄燕王弘疆为麾下山阳军而要求的新订单。

    总而言之,在北疆近十万军队普遍武器装备不足的情况下,纵使赵弘润执掌着冶造局,也不好给鄢陵军插队。

    毕竟鄢陵军好歹还是有武器装备的,尽管陈旧些。

    忽然,赵弘润心中一动,暗骂自己愚蠢。

    想想也是,摆着鲁国在后方,居然还舍近求远要从魏国运输武器装备过来,明明是鲁国督造的武器装备质量更好。

    想到这里,赵弘润转头对正在记录鄢陵军在战场上表现的宗卫穆青说道:“穆青,记下来,以本王的名义,向齐王讨要手弩一万支把,弩矢十万支,盾牌十万面,盔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