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二章:肃氏度量衡新规(第2/3页)  大魏宫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但遗憾的是,还是有不少人对此心存疑意。

    这不,冶造局的局丞王甫在隐晦地劝说未果后,小心翼翼地说道:“殿下,要不然,『新的斤制』先在我冶造局使用,暂不推向朝中六部?”

    “王局丞是在担心户部的反应?”赵弘润显然是看穿了王甫的心思。·

    想想也是,要知道户部掌管着大魏全国的经济体制,而原先的体制,都是采用『一斤十六两』的旧规定,并且,大魏境内国民普遍也习惯了这种方式,而如今,他赵弘润突然退出『一斤十两』的新规定,暂时不说会不会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更不妙的是,新的规定一旦流入市场,势必会造成大魏市面上的混乱。

    甚至极有可能,有些黑心的商人会利用新旧两种规定来谋取不义之财,而这种事到最后,最吃亏的往往都是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

    想到这里,赵弘润对王甫以及周围围观的匠工们言道:“或许诸位不能理解本王为何做出这样的规定,就当是本王的任性,从今日起,我冶造局弃用原来的斤两制,而采用新的规定。……不过,正如王局丞所言,由于新规有可能导致国内市集的混乱,因此,斤两新规暂时不向六部二十四推行,仅在我冶造局投入使用。”

    说着,赵弘润当即冶造局的铁匠们去打造精确的『两』、『斤』、『钧』等秤砣,要求打造一两、二两、五两、一斤、二斤、五斤、一钧、二钧、五钧等单位的铁砣,制成后妥善保管在冶造局内,作为日后的依据。

    而在此之后,赵弘润便回过头来的制定『量』的标准,即容积标准。

    在大魏,在『容积』的制定上,存在着一定的混乱,比如石,它明明是重量单位,但是古人却又规定『1o斗=1石』,石又变成容积单位了,这使得古时容积与重量的单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混乱。

    而这,正是赵弘润希望根除的。他想要一个更加明确的容积计量单位列表。

    至于容积的现实衡量物,古人一直以来都选用米作为衡量标准,但是赵弘润并没有采用,他仍然习惯于采用水。毕竟用稻米或黄米作为计量容积的实物,很容易出现误差,而水则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减少误差。

    当然了,这里所说的水,指的是常温下的纯水。

    遵从记忆中水的密度的制定方式。赵弘润也打算将重量与容积的换算利用纯水联系起来:将可容纳一肃斤纯水的单位容积,规定为升。『注:约值o.5l。』

    同时规定『1钟=1o斛=1oo斗=1千升=1万合』。

    『注:由于古人习惯用稻米测量容积,而稻米的密度是1.8而水密度为1,因此,可以视为,肃升制,是原先旧容积的一半左右。』

    可难就难在,要打造出一只可精准容纳一升水的器皿,并非是那么容易。如此类题,要精确地打造出代表钟、斛、斗、升、合这些代表着肃升制的基准单位容器。并不是那么简单,哪怕是赵弘润,也要通过一番复杂的计算后才能设计出那些器皿。

    好在肃升制的容积几乎都是旧升制的一半左右,因此,冶造局的工匠们倒也能够以此作为依据,打造出赵弘润所要求的精准器皿。

    但同样的道理,肃升制同样不适合在目前推出,毕竟『升制』最常用于在市场上售卖米粮,市面上米粮的出售,目前仍然不按照重量计算。而是以升、斗、斛作为标准,因此才会出现黑心商人偷偷打造不合规定的小斛,用于出售米粮,借此谋取暴利。

    为了杜绝这个现象。赵弘润准备在日后想办法改变魏民在市场上的习惯,舍弃掉容积单位而采用重量作为买卖米粮、肉食等生活必需品的依据,简单地说,等他日后准备好将新的度量衡推向市场时,第一件事,就是推出新的秤。

    而目前嘛。无论的肃斤还是肃升,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