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诸事端(五)(第1/2页)  梦起黄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梦起黄粱最新章节!

    如魏宁澜想的那般,陛下驾崩后,凌霄没有背叛她,朝阳公主近一年不曾和外界直接联系,直到先帝头七的时候,凌霄才将这个讯息告诉她。朝阳公主原本还想着先帝还能再等几年,等魏骐长大后,先帝势必要废魏宁澜,给魏骐当磨刀石的,到时候她有的是机会再起。可是朝阳公主没有想到,先帝居然是真的不行了,怎么会这样呢,不是都说天师有通天之术吗?她一直以为天师是能为先帝续命的。

    直到先帝的灵前,她都不敢相信。然而她一年都没有收到外界的确切讯息了,她能收到的讯息,很多又是凌霄故意真假掺杂着给她的。

    朝阳公主为了大位隐忍多年,又经一年心思的沉淀,不再如以前那样的急躁。她跪拜了魏宁澜,无论她心里是怎样想的。

    魏宁澜当堂赦免了她,许了她在皇城中的公主府住着,不用出城去封地,待三年后与太傅之子完婚。

    朝阳公主也不反抗,全都接受。

    先帝驾崩后,周边匈奴蠢蠢欲动,原本想着趁乱占便宜的,却不曾想大瑞没有乱起来。

    收到战报后,魏宁澜任命凌霄挂帅出征,凌霄当堂受命后,急赴战场,奇袭敌军,一战成名。

    魏宁澜有心吏治,却发现收效甚微。自是知晓除了朝阳公主蛰伏的势力外,魏宁澜培植的人手并不够。发布的政令底下都敷衍着做,魏宁澜急恼也无用。

    这些都是魏宁澜和陆旭吐苦水的时候说的,陆旭并不懂政事,这点他学他师父,不掺和政事才是上策。因此陆旭只是听听,偶有一回,他与师父说起这事时,师父听后沉默,却和他说了一句,“世事难双全。”

    陆旭不懂,师父这是有法子帮陛下却不能帮吗?他却不愿意追问,他的性子向来就是如此。

    魏宁澜吏治之事没成,却封陆旭做了国师。陆旭在师父的授意下,接受了国师一职。

    魏宁澜另赐了国师府给他,他却还是愿意和师父住在天师府,魏宁澜也不勉强。魏宁澜曾和他说,觉得他平时生活太单一,多看看民情也是好的之类的,便封了他做国师。

    封国师和看民情有什么关系?陆旭不明白这是有什么联系吗?不过做了国师后,却是能替师父分摊一些杂事。他倒是挺乐意的,他觉得他能帮到师父了。

    一年后,凌霄凯旋而归,天师难得出列说凌霄是天命之人,天生就是作为武将来辅佐魏宁澜的。大瑞曾有传说,女继位为帝后,如果是天命所归,会有天赐武将或文臣来辅佐,武将文臣若能兼得,则大瑞必兴,若只得其一,则兴衰未定。因此魏宁澜立即就封了凌霄为大将军,领天下兵马。

    陆旭私下问了师父,“毕竟是传说,陛下这样是否过于草率。”

    师父却和他说,“不是传说。”

    陆旭一愣,一时没明白师父的意思,师父又和他说,“你也是修道之人。”

    陆旭忙行礼道,“师父,徒弟错了。”细想之下,师父生平从不说谎,有时候只是含糊其辞,若是明确说的事情,自然是真的,于是便又琢磨起这个传说来。

    陆旭都琢磨起传说,更不用说普通百姓了。天师这番说辞,倒是激发了大瑞说书人不少灵感。一时皇城之内,到处都说起了这个被人遗忘许久的传说来。

    有说是兴大瑞的,有说是亡大瑞的,皇城内十分热闹。对百姓来说,兴亡虽皆苦,总是兴盛好些,日子还有些盼头。因而皇城内的兴大瑞一说占了上风,百姓更爱听英雄救世。

    春去秋来,又是两年过去了。陆旭的生活平淡如水,朝阳公主终于出嫁了。魏宁澜的婚事,也被提上了朝堂。

    依着旧例,会给魏宁澜选些人来,朝堂上提出这事时,魏宁澜就当朝问陆旭,“国师对此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