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李士淳(第1/2页)  晚明之江山无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脑筋里转了几个圈,朱慈烺马上就将祁八叫过来,要他妥善安排这些难民。

    祁八那个憨货也没有多想,既是殿下吩咐的,又是济危救困的好事,当然不会拒绝,咋咋呼呼地就叫张三带人去拿吃的来给那些难民,这可把朱慈烺高兴坏了,就装作一副很满意的样子,站在一旁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们。

    不承想,这时就见有两名青衣汉子从那些难民中推出辆独轮车来,车上有个病恹恹的老头,歪倒在一席破棉被子上,强撑着身子不住地向朱慈烺张望。

    害怕麻烦上身,又向来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朱慈烺当然转身就要走,可还没有等他迈开步子,就听那老头颤巍巍喊道:“殿下,殿下,可是太子殿下?”

    朱慈烺心下大奇,太子在这个时代有这么出名吗?怎么随随便便一个逃难的老头都认得自己,看来远走他乡隐姓埋名的难度不小啊。

    正满腹疑惑,那两名汉子已经推着独轮车来到跟前,车上那老头更是激动得浑身颤抖,还一迭连声地说道:“殿下,真的是殿下,微臣”说着,就要爬下车来。

    幸好,朱慈烺还没有那么狠心,还没有到眼睁睁看着一个病怏怏老头可能会摔死在自己面前,也不伸手去扶一把的地步,他立即上前一把扶住老头,“老人咦先生?你怎么也到这里了?”

    朱慈烺好歹也是占用了人家太子的身体,太子的记忆自然保留了不少,走到近前,很快就认出了老头的身份,这个病怏怏的老头正是太子的老师,东宫侍讲李士淳。

    李士淳是广东程乡人(今梅县),崇帧元年的进士,学问好就不用说了,当年考试成绩还是同组第一名,也就是魁元,有了这样的好成绩当然很快就被朝廷选任为山西翼城县知县,到了山西之后惠民训士,创办翔山书院,崇祯十一年因为政绩卓著,得到御史举荐参加殿试,在御试时李士淳更是侃侃而谈,对答如流,令崇祯对他大加赞赏,当场就钦点他为第一名,马上授予吏部右侍郎和翰林院编修的职位不说,还命他为东宫侍讲,成为太子的老师之一,后来又因为教导太子有功,加封他为侍读学士c右中允掌左春坊。

    不单这样,李自成打进北京以后,李士淳和太子朱慈烺还曾经被关在一起,在朱慈烺最彷徨无依的时候,还是老头在一旁安慰劝解,晓以大义,让那个不具备任何抗挫折能力的太子朱慈烺,没有傻乎乎的去追随崇祯的脚步,投缳自尽。

    听到殿下认出了自己,大概也是悲从中来,李士淳顿时放声大哭,还不管不顾地就要下车来给太子行礼。

    朱慈烺当然不许,好说歹说才劝慰住了这个被封建礼教大节严重洗脑的倔强老头,连忙问起李士淳怎么也到了这里。

    李士淳哽哽咽咽地说出了原由。原来,从闯贼那里与太子分开后,李士淳并不是享福去了,而是和那些京官们一样被贼寇关进了大牢,一起享受贼寇“追脏助饷”的待遇,受了不少酷刑不说,连双腿也差点被夹棍夹断,后来还是贼寇看到从他身上也搞不出什么银子,才释放了他,李士淳自然就回到自家在北京的寓所养伤去了,大顺军从山海关大败回京以后,京师里一片混乱,李士淳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就赶忙吩咐下人将自己用车载上,趁乱南逃,由于受伤不轻,一路上自然走不快,才会在这里遇到了太子殿下。

    对于自己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追随崇祯皇帝死国,反而南下逃亡,老头的言语之中还充满了惭愧之情。

    朱慈烺当然不会在意这些,李士淳说因为从他身上搞不出什么银子,顺军才释放了他,朱慈烺一听马上就想到,肯定李老头也没有多少旅费,不然堂堂的侍读学士也不会和这些难民走在一起了。

    虽说朱慈烺也有些失望,不过现在帮帮自己的老师找个合理台阶下下还是应该的,于是就对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