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血池黑洞(第2/3页)  死人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冀字鼎上,“冀”字却是阳刻,也就是凸起浮刻在鼎身上。

    之前那个小鼎上,单独一个“梁”字,我并未联想太多,而此时这个鼎上的“冀”字,却让我一下子联想到了冀州,进而想到梁州、雍州、青州等等。我心里冒出来一个荒诞的想法,相传夏朝初年,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这两个小鼎,莫不是传说中的九鼎其二?

    这个想法刚冒出来,我心里便直接给否定了,这绝对不可能,九鼎可是先秦时期的传国之宝,手持九鼎便意味着坐拥天下,相传秦时便已遗失。而且据说九鼎无比巨大,鼎身还曾刻有日月星光、禽鸟走兽、名山大川以及九州各种异之物。而这两个小鼎只有巴掌大小不说,鼎身上除了一些纹路之外,并无任何山川河岳图案。所以应该不是传说中的九州鼎才对。

    但当初我以道炁灌注,遭遇那异象却又是什么原因?

    想了半天,我也想不明白,干脆把照片还给了梁教授,顺口问道,“梁教授,这个鼎上写着一个‘冀’字,莫非是传说中的九鼎不成?”

    梁教授是这方面的专家,懂的肯定比我多些,说不定他会知道这小鼎的来历。

    谁知梁教授压根没回答我的话,反而是转过头来,一脸惊的盯着我,开口问道,“你怎么认识这个‘冀’字?据我所知,这种文字非籀非篆,甚至与甲骨文都不相同,你怎么会认得?”

    我心里一惊,这才反应过来,当初我是因为死人经帛对这种文字起了兴趣,以至于后来搜寻很多资料,专门来了解这种字体。事实上,汉字本就是象形文字,这种字体与甲骨文,以及大篆小篆都有些类似,从形体上来看,像是介于甲骨文与篆体中间的一种文字,只要对这几种字体有过研究的人,多数都能认出来。

    我稳了稳心神,笑着说自己对法有所研究,这种字体与篆体字相差不远,自然认得出这个“冀”字。

    梁教授点了点头,接过我手里的照片,叹口气道,“应该不是九州鼎,但瞧目前这情形,应该与商朝时的人祀文化脱不开干系。”

    “人祀文化?”我心里一怔,这是我从未听过的词汇,忙问何为人祀文化。

    听到我的话,其他人也围了上来,一起静听梁教授的回答。

    这一次梁教授再无早先的心不在焉,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最近这些年来,考古学者在安阳殷墟,发掘出了数量惊人的被残杀的尸骸,一起出土的甲骨文显示,他们死于商人血腥的祭祀典礼。”

    “我曾参与过一次挖掘,当时是在殷墟的一座宫殿旁边,发掘出一百多座杀人祭祀坑,被杀人骨近六百具。这些尸骨大都身、首分离,是砍头之后被乱扔到坑里。两个坑内还埋着十七具惨死的幼童。这座宫殿奠基时也伴随着杀人祭祀:所有的柱子下面都夯筑了一具尸骨;大门则建造在十五个人的遗骨之上,其中三人只有头颅。”

    “据说商王陵墓区还有一座人祭场,比足球场大两倍以上,出土近3500具人骨,分别埋在九百多个祭祀坑中。尸骸很多身首异处,有些坑中只埋头骨,或者只埋身躯,甚至是在挣扎中被掩埋的活人。王陵区之外也有人祭现场。比如后岗一座坑内,埋着73具被杀者的骨骸,大都是20岁以下的男性青少年,甚至有十多具幼儿的尸骨。商人文化所到之处,如河南偃师、郑州的商代早期遗址,甚至东南到江苏铜山,也都有大型人祭场的遗址。”

    “多年的自然变迁和人工已经破坏殷墟遗址,整个商朝共有过多少这样的人祭现场,就无法确知了。这些遗址时代早晚不同,说明人祭的做法曾延续了很多年。它绝不是某位暴君心血来潮的产物,而是一个文明的常态。”

    这些考古界的秘辛跟我们从小接触到的历史完全不一样,听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