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三十八章(第1/2页)  明末之军国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广州暗流汹涌,朱云杨也感到确实存在是万一的可能。如果首脑机关被控制,那整个抗清的大局便面临着崩坏的危险。对于那些豪强,面对面的交锋,自然是不怕的。但人心难以捉摸,铤而走险也不得不防。

    而经过水师的连番袭扰,浙江清军已无法再增援福建,第一军的武器装备也正在补充,对江西的压力越来越大,也基本上断绝了另一路援军的可能。依据闽省明清两军的对比,单凭陆军是有取胜把握的。虽然由于他的变相催促,可能会招致计划外的伤亡,但从大局考虑,还是值得的。

    当然,朱云杨也考虑到了攻克福州的艰巨性,临时作了一些其他方面的补救。比如抽调广东的驻军,以及地方警备部队前来广州,零零散散也能凑够一万多人马。

    虽然这些地方也有靠近沿海的,守卫也将变得象海南一样空虚。但是豪强如果要动手,自然是希望一举将朝廷控制,特别是朱云杨。这样才能平息物议,不背上反叛的罪名。依着这样的思路,他们对朝廷所控制的其他地区是不会有兴趣的。

    “没动酷刑吧?”朱云杨拿到侍卫所呈上的口供时,有些不放心地询问了一句。

    对于酷刑逼供,朱云杨有着天然的反感,除了针对清廷的奸细。他不希望情报局变成明朝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东厂c西厂。

    “属下不敢。”叶志明恭谨地躬身回答:“回殿下,这只是部分涉事官员和士绅的口供,有些人不开口,便只是拘押,并不用强。”

    朱云杨点了点头,粗粗阅看一遍后,释然一笑,说道:“有这些便够了。抄录几份,连孤的书信一起送与张先生与参谋长。孤要听取他们的处置意见。”

    听取意见只是一方面,朱云杨借此也在试探着大臣的态度。这些人的计划尽在朱云杨掌握,岂有不败之理?

    “殿下。此事若压太久,难免走漏风声。不如明发邸报,昭彰其罪,明正典刑。”叶志明知道朱云杨的心思,借机不仅要消除隐患,还要将接驾与阴谋划等号,以绝日后再提此事。更要明之于众,争取到更多的民心支持。

    对于通敌卖国,老百姓是恨之入骨的,由此而进行的杀戮,必然会让他们拍手称快。却不会让朱云杨背上滥杀的恶名。

    “见诸邸报?”朱云杨想了想,轻轻摇头道:“再等一等,等形式完全明了之后,方能决定见报内容。其他人员,还要看他们的态度才好决定。”

    叶志明开口应承,却觉得朱云杨过于妇人之仁。毕竟他的头脑中还是以传统的思路为主,觉得这种内部的清洗和整顿便应该严酷无情,只有彻底消除异己,才能最后放心。

    屠刀一经举起,便再难放下。不能统一思想的,便从肉体上加以消灭。这样的思路和行为一旦形成,朱云杨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况且,这些失意官员和士绅是够疯狂,却不够份量。

    朱云杨一直在扭转这样的思想,扭转这样的氛围。所以,他才要争取仁厚的名声,并且言出必喏。绝少反复之举,以安众人之心。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历史上皇帝出尔反尔的例子太多了。

    “殿下英明。”叶志明无话可说,依朱云杨的身份,是不必向他作出解释的,但朱云杨这样做了,而且不是第一次,这无疑证明朱云杨把他看作心腹,更希望他能领悟提高。在官途上能更进一步。

    “英明不英明的,还要大家来说。”朱云杨淡淡一笑。说道:“清廷只放出议和的风声,那些士绅便视之如宝,却不想沦陷区民众?若言放弃,置天下于何地,置翘首以待光复的江南民众于何地?邸报要登,便先以为题。让这些家伙成为千夫所指,百姓唾弃之卖国败类。”

    “殿下睿智,此计大妙,以阳谋对阴谋,以万千悠悠之口绝无耻败类之口。”叶志明精神一振。露出几丝喜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